戶籍不是問題的關鍵
    2007-11-30    作者:莊聲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得幾年前搬家,照例請的搬家公司。來的是幾位四川籍的農民工,個個精瘦,卻都很有把子力氣。到中午時,請他們幾位到樓下的小飯館吃了個便飯。飯桌上,大家聊天,知道了不少他們生活的情況。我問他們,“假如別的都不變,允許你們把戶口遷入北京,你們來不來?”他們都説“不來”,原因是“北京生活費用太高了,養不活一家人。”
  前些日子,我的一個南方親戚來電話,説是他的一個親戚,過去是從農村遷到城鎮的,現在老了,已經退休。聽説好像可以把戶口遷回原籍,再轉成農業戶口,他想這樣辦。但人家鄉里不給辦,他因此找他的親戚,看能否幫他托託人。我十分地不解,問為什麼。他説,人家鄉里怕他的親戚要土地,而後者也確實是奔這個去的。
  記得早些年間看到過有社會學家説,土地是農民最後的也是最可靠的保障。改革開放之前,城裏人幾乎無一例外地被鄉下人所羨慕,因為他們有“鐵飯碗”可端,儘管那碗裏盛的可能只是清湯寡水。現在的情況已經變了,工人可以下崗,白領可被裁員,老闆也可能破産,總之,除了公務員,其他哪還有多少端着“鐵飯碗”的人?在這種時候,有的城市居民羨慕農民手裏還有塊地,就不奇怪了,以至於有城裏人還想把戶口遷到鄉下去。不過,按照現在的政策,即使他遷到鄉下也不會再分到土地。所以,現在的城裏人,儘管有城市戶口,但如果沒有其他的社會福利,真還不如有塊地的農民。而農民需要城市戶口,所看重的也並不僅僅只是戶口,而是戶口所附帶的諸如孩子的教育權、不受歧視的就業權,同工同酬的權利,得到同樣勞動保護的權利,再就業的權利及各種保障的福利等等。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如果只是落個戶口,其他的問題不解決,那就會流於形式,好在我們看到,此次隨同戶籍一併解決的至少有子女的教育“納入流入地義務教育總體規劃統籌安排”。
  此次解決流動人口戶籍問題以“有穩定職業和固定住所”為前提,是有道理的,正如前面的例子所描述,城市生活需要相當的費用,這是由市場所決定的,也是戶籍問題的市場門檻。這次改革應該是戶籍改革的第一步。所謂“城鎮戶口”所包含的背後的利益,恐怕不會“一蹴而就”,但我們堅信,此次改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也堅信政府會從實際出發,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這一改革。
  相關稿件
青島農業戶口將成歷史 2007-09-04
青島取消城鄉戶口差別?! 2007-09-03
每只雞都有“戶口” 巴西阿維巴雞場參觀記 2007-08-09
農業戶口勞動者明顯缺乏權益保障 2007-07-02
山西省太原市實現城鄉戶口統一登記 200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