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向社會資本融資並不可怕
    2007-10-31    作者:葉雷    來源:紅網

  為了鼓勵公立醫院積極利用當前資本市場活躍的社會資本來促進自身發展,由青島市衞生局起草的《青島市衞生局直屬單位對外經濟活動管理辦法(暫行)》(下稱《辦法》)已經進入最後討論階段。(《第一財經日報》10月29日)

  對於公立醫院向社會資本融資,人們最擔心的問題主要有四:一是擔心社會資本的趨利性傾向不利於公立醫院的公益化目標;二是社會資本和政府將産生對醫院控制權之爭;三是擔心在合作的過程中造成國有資産流失,滋生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四是如何界定職工身份的問題。其中,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第一個,公立醫院向社會資本融資之後,會不會改變醫院公益的性質,會不會增加看病的費用。
  目前,國家對醫療衞生發展的投入不足是客觀現實,解決這一問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個過程。對一個有作為的政府來説,必須想辦法“多快好省”地解決現實難題,滿足群眾的需要。那麼,公立醫院向社會資本融資,就是解決資金投入不足問題的一條路子。雖然人們對這條路子,有着這樣和那樣的擔心,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講過兩段話,對我們應該是有 啟發意義的,一是“摸着石頭過河,不行可以關掉,關掉還可以留一個尾巴”,正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們建立了自己的證券交易所;二是鄧小平同志説“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於是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巨大發展。
  公立醫院向社會資本融資,就是一種摸着石頭過河的嘗試,各種議論和擔心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要大膽地去試。隨着國家的發展,用在民生方面的資金必定會越來越多,如果這條路走不通,將來把錢還給民營資本就行了。再説,社會資本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我們也不需要考慮它好不好,只要它能夠有益於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就是值得嘗試的。再説,社會資本和國家資本的運營思路是不一樣的,國家資本是國家的,真正心疼的人是老百姓,而老百姓又沒有什麼發言權和決定權;社會資本就不一樣,它是趨利性質的,它是要考慮成本和收益的,這或許可以促使公立醫院的管理改革,大幅度降低管理和運營成本也不是不可能的。
  當然,社會資本趨利是必然的,人們對公立醫院公益性質的擔心也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但有三點是可以保證供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一是確保國家對醫院的控股權;二是醫療行業的成本透明化,通過物價部門的調控,把醫院的贏利水平控制在老百姓能夠接受的範圍內;三是盡快擴大醫保的覆蓋面和質量,引入第三方利益機構參與價格形成機制博弈。這樣就可以在公益和社會資本的逐利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這種平衡對我國的醫療衞生事業健康發展是有利無害的。所以,對公立醫院向社會資本融資,不要害怕,更不要一棒子打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