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22日&&,國家目前正在抓緊研究探索低費率、廣覆蓋、可轉移,並能與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以此進一步擴大維護農民工的權益。
推進對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研究,首先要思考,當前的城市養老保險制度有沒有可能涵蓋農民工? 由於農民工大部分不被允許進入城鎮登記就業人口,以致:第一,企業年金配比成問題,第二,城市財政不願意負擔農民工的養老保險,第三,部分農民工自身的繳納意願比較低。如此,農民工要進入城鎮養老保險體系就比較困難,而退回到農村的養老保險體系,即不管農民工身在何處、收入來源如何,都在其戶籍所在地繳納養老保險,同樣面臨問題:農民工若在其他城市工作,地方財政同樣也沒有動力進行配套資金支持。 如果城市不願,農村不管,那麼農民工養老保險的處境就會相當尷尬。 説到底,農民工的養老保險問題,從國家層面來考慮,關鍵是錢,也就是財政問題。覆蓋農民工養老保險需要財政配套,錢從何來?由於目前主要實行現收現付制度,在養老金上,一旦出現人口老齡化、形成人口結構倒挂,就會出現少量工作的人卻要養大量老人的局面,形成養老金的巨大缺口。 對此,有學者建議將這部分還沒有充實到養老金賬戶裏的資金,變成養老金在國有企業的股份,繼續支持國有企業並以股份取得相應的收益,這就是所謂“以國有股充養老金”方案。然而,這一方案因涉及不同層面的利益問題,爭議很大,至今沒有方案&&。 可以説,戶籍制度造成的農民工漂移在城鄉之間的局面,決定了在養老金問題上,中央和地方之間、地方和地方之間必須形成協調機制,摒棄推諉。這是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的複雜性所在。但這種複雜性同時也要求農民工養老保險機制必須靈活方便,如此才能應對農民工的複雜問題。而把握“可進可退可轉”的大體原則,或許有助於推動農民工養老保險的步伐。 首先,對於農民工來説,選擇養老保險有幾點考慮,一是要有收益,二是要方便靈活。養老金有收益原本不是問題,問題是現在的錢和將來的錢對於農民工來説價值不同,農民工由於其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偏好持有現金而非未來的預期收益,因此農民工養老保險在其轉換工作的時候要可以折現。也就是隨時“可退”,例如廣東的東莞市允許外來務工人員離開本地時進行退保,或將養老保險轉到戶籍所在地。 其次,由於農民工的收入不穩定,因此固定一個繳納額度往往讓農民工望而卻步。因此不妨多提供選項,讓農民工自己選擇,例如可以月繳10元、20元、40元、100元等不同額度,農民工可以自己評估當時的處境選擇繳納額度。例如儘管某一月農民工收入很高,但可能由於其生病等額外情況,甚至可以選擇不繳納,等到下一個月續繳,也就是隨時“可進”。 最後,要在不同額度的基礎上,允許靈活轉換。如果能夠達到城市標準的,例如月繳120元能夠得上城市標準,那麼就要允許農民工養老金轉入城鎮養老保險體系。當農民工不能持續維持月繳120元的時候,要允許其退出城市養老保險體系;對於還夠不上城市標準的,可以轉入農村的養老保險體系,也就是靈活“可轉”。 總體而言,由於農民工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造成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複雜難解。但把握“可進可退可轉”的大體原則,會有助於將這一游走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群體,納入到養老保險覆蓋的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