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9-18 作者:魏紅欣 來源:國際金融報 |
|
|
美國次貸危機的“蝴蝶效應”,從未停止向歐洲金融市場蔓延。繼法國巴黎銀行後,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機構——北岩銀行再度成為次貸危機的“重傷員”。
9月17日,新一週的首個工作日,北岩銀行始於上周五的噩夢並未終結。全國各地慌亂的投資者們,擠滿了北岩銀行在英國的70家分行提取存款。最新消息稱,由於面臨嚴重資金短缺,陷入擠兌風潮的北岩銀行正打算分割出售其持有的價值1000億英鎊抵押貸款債權。甚至有人預言,一年之內,北岩銀行的名字將從英國主要的街道消失。 就這樣,北岩銀行成了英國金融界第一個,但絕非最後一個被美國次貸危機“拖下水”的受害者。曾是房貸市場佼佼者的北岩銀行,緣何成為第一家遭遇“滑鐵盧”的英國銀行?美國次貸危機又是如何引發這場英國銀行擠兌風波的? 與大多數銀行依靠儲戶存款為購房者提供抵押貸款的做法不同,北岩銀行主要依靠向其他銀行借款與在金融市場上出售抵押貸款證券進行融資。在市場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這種做法的成本很低;但在次貸危機面前,北岩銀行的“抗打擊能力”就變得很弱。 自今年7月底以來,美國次貸危機衝擊全球,由於擔心次貸危機擴大,投資者收緊投資,信貸市場萎縮,市場流動性下降,銀行間的同業拆借大幅減少,拆借利率隨之上升。這一打擊正中北岩銀行“命門”。“由於極端的全球流動性危機仍在繼續,對全球各地的市場都産生了影響,我們不得不放慢貸款業務直到市場恢復增産。”北岩銀行在其網站公布的聲明中&&。 其實不僅僅是北岩銀行,美國次貸危機也引發眾多歐洲金融機構資産價值大跌,抵押品價值嚴重縮水。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美國房地産金融市場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就意味着,任何機構投資者要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自己的資産組合,就不得不考慮購買美國的房地産金融産品,歐洲也不例外。 而一旦美聯儲加息和房地産市場下滑造成住房抵押貸款違約率上升,引發房地産金融産品價值大幅縮水,就必然造成歐洲金融機構面臨上述窘況。 雖然次貸危機源於美國,但對歐洲金融市場的衝擊並不亞於美國,這從歐洲央行的注資超過美聯儲中可以得到佐證。一旦美國金融市場發生危機,就很容易通過資本流動、心理預期等渠道迅速溢出到其他金融市場。 更為可怕的是,英國金融市場上隱藏的次貸風險可能比美國更嚴重。儘管從表面來看,目前北岩銀行的問題還是外部的,正如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 達林所言:“金融系統有足夠的錢,各銀行都有錢……它們只不過現在不願意短期拆借,讓北岩銀行等機構遇到融資困難。”英格蘭銀行與英財政部和金融管理局也發表聯合聲明稱:“金融管理局確定北岩銀行有償付能力,資本超過規定要求,貸款質量良好。”
但如果看看還在一個勁往上竄的英國房價,就會發現英國住房市場的泡沫比美國更瘋狂。在英國,100%房貸非常平常,125%的房貸也經常出現。如此寬鬆的貸款評估制度,在房價處於上升期時,風險未必會暴露出來;一旦房價漲幅放緩或者停止,處於不安全邊際的壞賬必然大量上升。根據英國抵押貸款機構協會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收回房屋數量達到1.4萬套,比去年同期增長三成;第二季度申請破産的人數亦增加7.7%。況且,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英國央行過去1年里加了5次息,而且未來仍可能上調,這對那些被鉅額房貸壓得透不過氣來的借款人來説,無疑雪上加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