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日前,世界品牌實驗室(WBL)發布了第四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數據顯示,中國家電品牌價值整體增長緩慢,而長虹品牌價值卻由去年的437.55億元激增至583.25億元,增幅高達33.3%,同時實現了連續三年
20% 以上的年均增長率,這一數據大大超出了整個行業的品牌價值增長速率,創造了歷年以來中國品牌最高增長紀錄。
筆者認為,長虹的品牌發展路徑有着極強的昭示意義,因為目前中國家電製造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産品過剩、技術更新速度變快、需求更為細化複雜、産業的國際化競爭更為殘酷。怎樣應對這樣的市場環境,成為中國家電業共同的産業課題。而品牌則成為中國家電業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必由之路。長虹品牌發展模式告訴我們,真正的品牌塑造應該是産業結構影響力的自然外溢,而不是“低價+喇叭”的造牌模式。
整個中國製造業的品牌價值緩慢增長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産業現實,筆者認為,這是中國製造業近年來企業經營行為的客觀沉澱造成的。在經歷了供不應求的短缺時代後,中國製造業形成了以規模和低價為主導的産業模式和“低價+喇叭”式的品牌塑造模式,這種機遇型的製造模糊了中國製造業從上游、中游到下游垂直産業鏈的行為,造成了一種時代性的品牌發展假象,這種缺乏抗震性的單一的表面競爭力,為中國製造業在新的産業發展階段的集體性衰退埋下伏筆,大多數企業品牌價值增長緩慢正是這一現狀的自然反映。
然而,長虹選擇了新的品牌發展路徑,其對於品牌的塑造過程可以用“蓋房子”來描述,在中國製造業普遍以平面化的發展思維塑造品牌的時候,長虹已經清晰知道未來的品牌競爭是立體化競爭,是一種綜合實力的對抗,要想擁有強勢品牌,必須擁有抗震性的立體性産業構架和關鍵核心技術,否則再大的公司也是經不起市場顛簸的簡單的産業積木,而這種審時度勢的發展戰略正是長虹練就品牌“飛身術”的本質原因。 強大並具有抗震性的産業結構是打造世界級品牌的基石,一個跨國品牌的堅固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深度,它往往決定着企業的壽命,因為它是孵化新的産業的種子;二是産業的跨度,它實際上就是公司的商業化面積,産業跨度是任何一個跨國公司所必需的産業支撐;三是産業之間的銜接與兼容性,良好的産業兼容性是産業板塊穩定的基礎。從2004年年中開始,長虹的産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而這個變化正是沿着技術深度、産業跨度與産業兼容性同時演進的。
長虹的品牌發展模式也可以從韓國三星那裏找到印證。從1997年到現在,迅速崛起的三星電子給了要急於國際化的中國企業一個答案,三星品牌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管理模式、品牌營銷還是産品線的整合?其實,三星成功的本質是系統性産業創新的成功,它的崛起是因為自己的技術、産業調整和系統創新能力超越了競爭對手,這才是最本質的原因。長虹也正是憑藉這種發展模式實現了品牌價值的飛躍,強大的産業結構影響力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關鍵因素。
所以説,品牌的創造實質是獲得技術能力、産業結構影響力和産業系統創新能力,並在技術不斷變化的條件下把這些能力轉化為産品和工藝創新的過程。從目前的情況看,長虹創新的品牌發展模式意義重大,這種變革的發展模式和産業經驗超越了長虹品牌本身,它給整個正在尋找品牌未來增長路徑的中國製造業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