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觀察]現代企業要有金融意識
    2007-06-25    高鶴君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天,S雙匯發布公告,説股權分置改革的方案獲得了商務部的批准。至此,讓投資人放心不下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為什麼説是一塊石頭呢?因為自股權分置改革的方案公布到今天已經拖延了一年多,而拖延的原因是因為有外資並購所帶來的複雜的股權結構。具體來説就是,高盛等外資機構通過收購S雙匯的母公司雙匯集團100%的股權和受讓S雙匯第二大股東的股權,持有了S雙匯超過30%的股權。
  近幾年來,中國的兼併和重組市場非常活躍,從各種渠道不斷聽到國內外資本參與這個市場的新聞和信息。參與這個市場的群體包括了國際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銀行、産業巨頭。除此之外,中國企業現在所面臨的還有空前多樣化的金融環境,比如説期貨、股票、債券、匯率變動幅度的加大、國際的各種對衝基金等等。這種多樣化的金融環境,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融資渠道,而且,也給企業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經營風險。所以,作為一個國際化經濟潮流中生存和發展的企業,一定要有現代金融意識,才能夠利用好各種機遇,規避企業未來的或然風陷,獲得企業快速的發展。如果沒有這種意識,那麼就會陷入種種的或然風險——或者被惡意收購,或者被當作炒作的題材、或者掏空之後走向衰退,這種例子我們已經經歷過許多。
  空前多樣化的金融工具本身就是一種混合體,既有有利於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一面,又有妨礙甚至扭曲企業發展的一面;作用發揮的關鍵是運用各種金融工具的各個主體。以兼併和重組市場中活躍的各類資金主體來説,有的純粹是看好行業的發展,看好標的企業的管理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本着做強做大企業的目的,透過購並重組,注入自己本身的優勢資源,使企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獲取獨特的競爭優勢。這類參與的主體是基於長期發展的遠景,在這種遠景中獲得持續的利益。有的純粹是為了獲得短期的投資收益,同樣看中了企業的管理優勢、資源優勢、市場優勢,但是,最終的目的卻是通過各種概念的包裝,通過抬高名義上的價格獲取價格的差價。這種參與的主體不會注入實質性的優勢資源,所有的目標是盡量高地抬高名義價格,獲取短線的暴利。最終,企業無法獲得自己本身的發展機遇,有的會在一時的輝煌之後走向衰落。還有一種參與的主體是抱着做消滅競爭對手的目的參與進來的。因為標的企業在行業內對參與者的競爭威脅,為了解除這種威脅,通過購並獲得控制權,然後消滅標的企業已經建立起來的競爭威脅,包括商標、營銷系統、主要的客戶群體等等。
  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生産資料的供應與銷售也日益全球化,尤其是大宗原材料的供應與銷售;各個國家之間的貨幣的匯率波動也日益劇烈。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和匯率的波動也成為影響企業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構築有效的波動風險防範體系,企業必然會在各種各樣的價格波動中吃盡苦頭,使自己的效益大打折扣。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説,原材料價格的國際化、匯率波動幅度的逐漸加大已經是一種長期的趨勢,這種趨勢需要用金融工具來有效規避相關的風險。
  從傳統的角度來看,企業相對比較單純,提供産品和服務。在這種提供産品和服務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技術創新水平、市場銷售水平就可以獲得自己的持續發展。但是,在現代市場環境下,金融因素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發展中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忽視這一因素,必然會在很多方面陷入被動,使自己以前所做的各種努力付之東流。所以,現代企業具備金融意識,有兩種作用有益於企業的發展:識別有益於自己的長久發展的金融力量,規避不利於自己發展的金融力量,不至於見錢眼開,結果被不利於自己長久發展的金融力量所摧毀。對於長期處於相對封閉狀態中發展的中國企業,金融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
  相關稿件
[公司觀察]頻繁“變臉”不可取 2007-06-18
[公司觀察]形象也是一種競爭力 2007-06-11
[公司觀察]資本魔方要真正産生效益 2007-05-28
[公司觀察]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2007-05-21
[公司觀察]需要優秀“造鐘人” 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