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性:文化産業管理人才培養着眼點
    2007-05-11    安小蘭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産業,文化産業的勃興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重視,為了適應文化産業管理人才需求急速增長的局面,全國許多高校都相繼設立了文化産業方向的專業,以期為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
  面對這樣一個新興的學科,中國高校無論在培養目標還是課程設置方面都還處於摸索階段,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不足和迷茫。西方在這方面起步較早,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因此我們不妨看看他們的做法,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在西方各高校,並沒有一個專業冠之以文化産業或文化産業管理。與我們所説的文化産業概唸有很大交結的是藝術管理專業,又因不同側重細分為一些具體的門類,如表演藝術管理、劇院管理、視覺藝術管理、藝術政策和管理、藝術設計和文化管理、社區藝術管理、藝術與媒體管理等。這裡所説的藝術,特別指傳統的高雅藝術,如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
  以美國肯塔基大學為例,這個學校1988年開設藝術管理項目(專業),隸屬於學校藝術學院,學制四年,授予藝術管理學士學位。其開設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藝術管理人才需求,旨在培養既具敏銳的商業頭腦又具藝術感受力的學生。在此目標下,開設了一些核心課程,這些課程涵蓋了藝術演播室、藝術史、音樂表演、音樂史、劇院五個方面,從中可以看出,其課程設置緊緊圍繞藝術專業,在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的同時,又將管理和財經課程交叉進去。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交叉不是生硬的組合,而是兩者的融合,像藝術資金籌措、藝術組織的財務管理這樣的課程,都是針對藝術行業的特殊商業運作規律而設置的。
  按照我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指標體系框架》的定義,文化産業核心層包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幾個方面。如果以行業劃分,可以説幾乎涵蓋了與文化相關的所有行業。前面所説的藝術管理大體上就是這裡所指的文化藝術,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娛樂文化産業。這些專業,在西方又有專門的學科和培養途徑。例如,紐約大學出版中心以培養出版人才而聞名世界,這裡既授予出版專業的碩士學位,又有高質量的短期培訓。其培養方向,在出版科學之下又細分為書籍出版、電子出版、編輯、雜誌出版、營銷幾個主題。在電影管理人才方面,美國電影協會(AFI)就有專門的教育機構,專門培養將來在當代電影、電視、數字媒體方面工作的職業人才,並有碩士學位點。
  由此看來,西方在文化産業管理人才培養方面的思路和我們是很不一樣的,他們是將文化産業的人才培養挂靠在不同的學科之下,進行分門別類的培養。這樣做的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文化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涵蓋到方方面面,而學校培養出的人才將來只可能從事某一個行業。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每個行業的人都需要特別的專業知識,這樣培養出的人才能勝任專業性要求很高的工作。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