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2-05 本報記者 韓丹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最近,廣州、北京兩地率先推出“套餐”形式的手機接聽免費業務,信産部有關負責人也公開表態,鼓勵企業單向收費……電信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從我國電信業發展規模看,已經到了可以讓利於民的階段,電信運營商也迫切需要通過降低資費刺激市場進一步擴大,因此,手機資費下調是必然趨勢,單向收費只是開始。
與以往遮遮掩掩相比,北京廣州兩地移動運營商首次將手機接聽免費以套餐的方式明朗化。
手機單向收費是一直以來的“敏感地帶”。我國相關監管部門對基礎電信資費的價格實行上、下限管制。有關負責人説,定上限是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保下限是以成本為基礎,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單向收費正是一個觸及下限的“禁區”。
如今,政策的許可已浮出水面。信息産業部副部長奚國華在出席中國電信集團2007年工作會時&&:“信息産業部將進一步推進資費改革,鼓勵企業實行單向收費。”有消息説,信産部有望下月發文全國實行手機單向收費。
信息産業部電信研究院電信與信息服務諮詢中心副主任胡世明對記者説,“單向收費只是收費形式的變化,傳遞的信號應該是資費的下調。”胡世明&&,是否單向收費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單向收費後是否實現了資費的下降,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從這個角度來講,單向收費意義重大。
有關專家認為,我國已擁有降低電信資費的客觀條件。“到2006年11月,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量達到4.5億,固定電話用戶數量達到3.7億,與我國人口數相比,市場覆蓋率超過了50%。”專家向記者&&,通信産業是一個講究規模效益的産業,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市場逐漸成熟時,企業完全有能力承擔資費的下調。換句話説,電信企業早已過了初期的投入階段,現在下調資費雖然會使利潤率有所降低,但是並不會影響其整體運營。
此外,手機資費水平還與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專家指出,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電信網絡覆蓋面廣、用戶多、市場競爭激烈,促進着電信資費水平的降低與服務的提高,我國較高的電信資費已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