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8-06 作者:馮海寧 來源:京華時報 |
|
|
清理閒置土地之前,國土部門自身先要硬朗起來,讓土地“黑名單”先明朗起來。如果土地監管讓一步,土地違法可能會前進十步;“黑名單”很有必要發揮積極作用。 一份有關閒置土地的“黑名單”成為輿論熱點,該名單詳細列出了省市、項目名稱、閒置土地的受讓人、合同編號、合同簽訂時間和約定的開竣工時間等內容。據報道,“黑名單”披露北京地區閒置土地共計160宗,其中有125宗地塊是由於政府原因造成的土地閒置,而有35宗是企業原因造成的土地閒置。 這份“黑名單”對於清理閒置土地、鞭策地方政府加強監管、促進開發商開工有着重要意義。在房地産市場正處於深度觀望的膠着狀態下,關於閒置土地“黑名單”的報道自然觸動了各方的敏感神經。 2008年國土部就要求各地建立土地違法“黑名單”制度。但是,毫無疑問,落實“黑名單”至少面臨兩重阻力:其一,阻力來自地方政府。有數據顯示,54%的閒置土地主要是政府原因造成的,這意味着清理閒置土地首先要過地方關。其二,阻力來自開發商。閒置土地是開發商的理性選擇,因為土地升值快於房子升值,不需要費勁蓋房就可獲得巨利。收回土地的政策又常不執行,所以風險很小。另外,土地是開發商貸款的主要抵扣品。 目前,泛海建設等開發商已經公開説明土地閒置是因為政府規劃調整,相信其他開發商也有類似理由。如果囤地的開發商都製造客觀原因實現囤地,土地“黑名單”豈不成了一張廢紙?事實上,即便是開發商原因導致土地閒置,其實也是因為監管缺位。 面對重重阻力,國土部門的首要工作是對媒體披露的“黑名單”中土地閒置原因進行調查確認,看看是官商勾結造成閒置,還是拆遷矛盾導致閒置,或是因為公共利益釀成閒置。對不同原因的土地閒置要對症下藥。同時,對土地閒置多的地方政府要進行問責。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既是樓市調控的最大阻力,也是土地違法主體,所以只有嚴厲問責才能遏制土地閒置。既然“國十條”提出要建立問責制,我們就要用好問責這個武器。 不過,清理閒置土地之前,國土部門自身先要硬朗起來,讓土地“黑名單”先明朗起來。如果土地監管讓一步,土地違法可能會前進十步;“黑名單”很有必要發揮積極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