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之辯
    2010-07-21    作者:王爾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國際能源署日前宣布,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能源局回應説這一數據並不可信。以目前趨勢看,假如我們再不能擺脫高能耗而低能效的現狀,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只是時間問題,不過,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加大節能減排的政策執行力度。
  就在國家能源局反駁國際能源署數據這一天,7月20日出版的《瞭望新聞周刊》援引國家電網公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的話説,2005年我國出口商品“捎帶”出去的能源相當於三億噸石油,這種狀況到目前並沒有多大改觀。三億噸石油是一個什麼概念?按照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去年美國的能源消費總量相當於21.70億噸石油,三億噸佔到這一數目的14%。
  有官方的數據顯示中國能源需求現狀:去年中國以“貸款換石油”的方式與俄羅斯簽約,希望在未來十五年由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石油總量,剛好是三億噸;同時,按照國家統計局和海關今年年初公布的數據,去年中國生産和進口原油分別為1.89億噸和2.04億噸,石油表觀消費量首次超過四億噸,三億噸相當於這一總量的四分之三。
  在這背後,是需求持續上漲的事實。1963年,我國第一個大型油田——大慶油田實現量産,三十年後的1993年,我國成為石油産品凈進口國,年凈進口1000萬噸多一點;從那時到2004年我國石油産品進口總量首次突破一億噸,其間用了十一年時間,再從一億噸的水平發展到2007年逼近兩億噸的水平,只用了三年——也是在這一年,我國從煤炭的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再過兩年,2009年,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突破50%大關,達到52%。
  與此同時,我們的油田正在邁向衰老。《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9年》提到,“從石油的生産來看,目前中國東部油田在減産,西部發展比預期慢,海洋油田産量仍較低,因此中國石油(601857,股吧)産量不可能大幅增長,預計2010年和2015年中國原油産量將分別達到1.77億-1.98億噸和1.82億-2.00億噸,呈緩慢上升趨勢。2020年中國原油産量預計為1.81億~2.01億噸,然後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然而,就兩個星期前的7月5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公布我國上半年的汽車産銷量分別為847.22萬輛和718.53萬輛,指出中國汽車産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一。再早前的6月28日,國家信息中心官員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峰論壇&&,我國汽車銷量增長速度驚人,最晚明年就能實現7500萬輛的汽車保有量,超過日本而成為全球第二。
  為應付旺盛的需求,鑽探不僅深度要變得越來越深,還要走得越來越遠,比如中海油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深海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號正在奔赴南海深處,最大作業水深超過三千米,鑽井深度達到一萬米。這也大致適用於描述煤炭領域的現狀,而煤炭儘管從環保角度來看比不上石油,至今還在我國扮演最重要能源的角色。
  年輕的需求遇到年邁的供給,這是一個問題。這是一個人口大國開始邁向現代化的必然結果,中國也意識到能源消耗的壓力日益高漲。因此,節能減排成為中國政府最重要的政策目標,並被納入政府業績考核。中國的水電裝機規模、太陽能熱水器利用規模、核電在建規模以及風電裝機增速也都居全球首位,中國正在為供需緊張尋找答案。
  相關稿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4% 2008-10-31
公共機構有義務及時公布能源消費狀況 2008-10-13
王衛東:公共機構有義務公布能源消費狀況 2008-10-08
BP:經濟增長呼喚可持續能源消費 2008-07-15
中國能源消費不能走美國人的路 200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