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引發國際油價快速下跌
    2010-05-17    作者:管清友    來源:上海證券報

    5月以來,國際油價在創下兩年來新高後出現持續下滑,特別是第一週WTI和布倫特期價分別跌至71.61美元/桶和78.27美元/桶,跌幅均達12%。目前這一下跌趨勢還在延續。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當前國際油價出現振蕩下跌呢?在筆者看來,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引發市場恐慌、資金撤離和美元走強等因素,是導致國際油價快速下跌的直接導火索。
  儘管5月2日歐元區國家與IMF達成協定,聯手向希臘提供總額達1100億歐元貸款的救助方案,但歐洲主要股市卻走出“高開低走、小幅回落”走勢。5月4日,全球主要股市開始暴跌,道瓊斯指數在5月5日盤中下挫近千點,市場陷入一片恐慌。隨後,歐盟成員國財長10日達成一項總額75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努力確保希臘危機不會蔓延,曾引發歐美股市和國際油價上漲。
  但由於擔心希臘主權債務危機依然會蔓延,導致大量資金持續撤離股市和商品市場。金屬、農産品、能源等大宗品種均出現大幅下跌,國際油價更是一週內下跌超過10美元。由此,大量避險資金涌向黃金和美元資産,黃金價格突破12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美元指數從82升至超過85,進一步加劇了油價跌勢。
  其次,與黃金受資本博弈的影響較大不同,石油價格波動在中長期內仍然受制于供求基本面因素。
  據近期國際能源署、美國能源部信息、石油輸出國組織等三大能源機構對石油供需的預測可見,它們對經濟基本面仍持謹慎態度,認為需求復蘇還比較微弱。石油市場的這一基本面也影響石油金融市場中投資者的情緒和行為。
  不過,儘管歐元對美元出現急劇貶值,但以歐元計價的油價下跌幅度實際並不大。與1971年以來黃金與石油平均比價(約為16)相比,按黃金價格計價的油價降幅也不大。考慮到目前黃金已成為避險品種,黃金價格與美元走勢也一反以往負相關關係而出現同方向上升,目前黃金與石油比價關係基本正常。在流動性過剩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背景下,黃金與美元的同向波動趨勢仍將持續。這從另一側面再次證明,任何貨幣想替代美元都將面臨很大困難。
  再次,美元走勢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影響油價走勢的主導因素。
  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實際上正在尋找新的均衡。從經濟史與美元走勢歷史的角度觀察,美元指數能否有效站穩90,是債務資産周期與債權資産周期轉換的分水嶺。日前奧巴馬總統在華盛頓&&,如果美國經濟強勁,則將維持強勢美元。這是美國決策層對美元政策轉向的明確表達。據此猜想,奧巴馬執政時期的美元指數可能仍處於強勢,全球經濟也可能步入一個新的債權資産周期。
  依筆者之見,如果美元在中期內仍保持強勢,必然會壓制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但以歐元計價的石油價格仍有很大上升空間,以黃金價格計價的石油價格則可能比較穩定。總體而言,油價仍將可能在較高位維持。
  近期來看,墨西哥灣鑽井&&事故對市場的影響已被美元走強所沖淡。但一旦美元企穩,估計油價還得上漲。因為,經濟復蘇對油價的需求是剛性的,環境成本、資源約束和溫室氣體排放限制等因素卻制約了石油生産。
  從中長期來看,世界油氣資源開採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困難:石油開採的對象從常規資源到非常規資源;石油開採區域陸上到海上,從淺水到深水,從深水到超深水,一些國家甚至瞄準了極地油氣資源。“石油峰值論”逐漸為業界接受,油田衰減越發嚴重;最後一個超大型油田發現距今已有二十多年。
  要想在經濟發展的數年周期內打破資源瓶頸幾乎是不可能的,對油氣行業的技術進步也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因此,儘管無法排除國際油價在資本流動的衝擊下瞬間或短期內可能會回到30-40美元/桶(以目前的美元實際價格)的低位上,但目前的油價也不可能在數年內維持在這個位置,中長期內保持低油價的可能性並不大。
  也許,我們不能奢望改變市場環境,可以重新回到低油價時代,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能源生産和消費方式,乃至我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推而論之,主權債務危機甚至金融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能源危機及其帶來的環境和氣候危機。

  相關稿件
國際油價近期仍將窄幅波動 2010-04-01
國際油價突破82美元 2010-03-15
貨幣匯率走強 國際油價回落 2010-03-11
國際油價突破每桶81美元 2010-03-08
國際油價24日反彈升至每桶80美元 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