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樓盤輿論譁然
    2010-03-23    作者:何所居    來源:京華時報
    據新華社報道,3月8日至14日,杭州約74套商品房大幅低於市場均價成交,其中個別樓盤實際成交均價只有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輿論譁然。
  房産商低價賣房,本該是樁好事,為啥也挨罵?那是因為好事落不到百姓頭上。按樓盤工作人員的説法,這是“內部房價”。只不過原因沒這麼簡單,有可能是房産商左手倒右手、捂盤待售,也可能機關單位和房産商聯手開發以獲得低價,甚至不排除腐敗利益輸送等問題。
  所以,關鍵要看其中是否存在違規或不法行為(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否則的話,有關部門一句“既然是商品房,賣低價關你什麼事”,不就把球給踢了回來了嗎?再説了,就算是存在上述問題,豈不也是當下房地産一個公開的“潛規則”,真要追查查得過來嗎?
   低價樓盤備受關注的背後,是國內大中城市普遍為高房價所綁架的深層背景。不僅地方政府受困於土地財政,也不單純是房産商基於其資金運作模式,不敢低價出售樓盤,就連一些老百姓也已深陷高房價的泥沼,難以自拔。這就像,大家都在一條危船之上,可是誰都不敢停船靠岸。而實現房地産軟着陸的辦法並非沒有,但這考驗着執政者的智慧和決心。就目前而論,相對於高房價的表象,必須高度重視的是理順房地産市場機制,規範房地産監督體系,以及建立嚴格的土地出讓程序。
  同樣在杭州,日前有一黃金地段拍出了低價,也受到了廣泛質疑,加之頻現的“超低價”商品房交易,其實質都是上述弊端的體現。根本問題不解決,類似“低價”現象以及隨之衍生的腐敗交易自然不可能斷絕。
  相關稿件
蘭州:“過萬”樓盤震撼登場 2009-12-11
周邊樓盤借迪士尼概念捂房待漲 2009-11-05
本報樓盤“成本清單”報道引發強烈反響 2009-10-29
樓盤“成本清單”需理性看待 2009-10-28
樓盤“成本清單”擊中房價軟肋 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