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買房難”與“賣椒難”的反差
    2010-02-05    作者:胡安東    來源:東方早報

    海南這幾天有兩類人成為島內明星,一類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買房人,身上揣著大筆資金來到三亞,只求阿彌陀佛能買上一套房子,儘管一平方米一天漲一萬元也在所不惜;另一類是來自本地滿臉愁容的椒農,由於辣椒價格大幅下跌又運不出島內,只得忍痛將大量滯銷的辣椒當作垃圾倒掉。
  一邊是人聲鼎沸的“一房難求”,一邊是形單影隻的“椒爛街頭”。這樣的景象令人恍若隔世。為什麼那些只畫了個圈圈甚至連樓盤影子都沒見的畫餅,不用吆喝就能賣到幾百萬、幾千萬,而那些新鮮欲滴、真正才是海南特産的辣椒卻無人問津?解讀這樣的經濟現象,應從海南産業結構調整中的“重商輕農”意識展開反省。
  我們有必要將這兩件事合併為同類項的是,海南的房子和辣椒都是“反季節”産品。前者是冒著“國十一條”的打壓“反季節”野蠻生長,結出頗為怪異的果實並賣了個好價錢,而後者是響應“中央一號”文件號召乖乖生長,到頭來卻遇到了顆椒無收的尷尬。如果一味責怪辣椒滯銷是交通運輸之梗的話,那又怎麼解釋那些搶房“飛行團”的長途跋涉和不計旅費?又如何解釋那些事到臨頭卻年年輪迴的“賣蕉難”、“賣芒果難”和“賣西瓜難”?
  可見,在對待兩個産業的“一快一慢”、“一強一弱”的態度和立場上,政府還是選擇了掙快錢,在GDP中摘那些野蠻生長的果子。海南去年用於房地産投資開發的316.63億元,相當於2008年海南全年的財政收入。
  但必須正視的是,海南第一輪地産泡沫過後的15年裏,除了本地人以旅遊旺季訂不上酒店而引以為豪,以及是次房價瘋狂的翻跟頭外,海南的人均工資和消費水平恐怕還無法讓自己輕看“賣辣椒”那樣的小事。更要緊的是,海南當地居民的自助性購房比例還處於全國低位。如果連自己的“住房難”問題都沒解決,又如何讓當地居民分享到日後國際旅遊島的成果?
  海南向世人展現的,不應該形成強烈反差的貧富AB兩面,更不能出現一邊是面朝大海的海景房,另一邊是黎寨苗村的茅草屋。衡量海南能不能建成國際旅遊島的標準,不能按照內地投資客鈔票“搬家”的速度,而應觀其是不是國際投資客的真實購買和度假型居住。
  更重要的是,在海南始終沒有解決好“賣難”與“買難”問題之前,這本值得警醒的教科書可能暴露的,還不僅僅是海南農産品産銷體系的不完善、種植及上市信息不暢通,而是必須在結構調整中學會建立保護原住民的利益,通過多元文化的融會貫通,實現島內與島外人士的共榮共損。畢竟遊客們不願看到別墅林立與“三塊一碗粉”的恍若隔世。
  當然,如果一個地方連幫農民賣辣椒這樣的問題都解決不好,甚至有勞總理的批示方能為椒民排憂解難。那麼,即便賣了多少套房子也是一種“海市蜃樓”。

(作者係中國房地産研究會研究部主任)

  相關稿件
北京人明年去哪買房? 2009-12-08
消費買房佔半的輝煌不值得稱道 2009-12-07
買房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方式嗎? 2009-12-04
買房者:被換算成平方米的“剛性需求” 2009-11-13
“年輕人10年買房”要有切實保障 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