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希望成品油按規定漲價
    2009-08-31    沈若愚    來源:東方早報
  不管多麼不靠譜的事,只要堅持幹,大家都會習慣,甚至暗暗期盼。
  這個邏輯可以放到最近成品油的價格上。按照《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第六條的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按照業內人士的精心計算,以上一次調價第一天(2009年7月28日)為基準,截至8月25日,三地油價變化率已達到10.95%。於是8月 26日應該就是調價的日子。結果國家發展改革委沒有動作。隨後,大多數的輿論似乎是這樣的傾向:為什麼沒有調價?就差沒説,我們大家都盼著成品油漲價呢。
  但是問題大概遠沒有這麼簡單。最主要的,當然是兩大石油集團。漲價自然意味着利潤更多,繼續成為“最賺錢的公司”,特別是煉油業務還是獨立核算的,是要獨立保證盈利的,“石化雙雄”它們是最着急的。
  其次,是批發商。算準了要漲價,那麼囤點庫存,賺點差價肯定是不錯的。拼命進了貨的汽柴油批發商,自然希望成品油如期漲價。
  再次,是投資者。算準了成品油要漲價,石化雙雄股價一度逆市連續大漲。結果突然不漲了,成品油價上調預期落空,中石化周五收盤暴跌5.21%,中石油也跌了2%,石化雙雄變成了“石化雙熊”。
  最後,也許還是前幾天到加油站突擊加滿了油的車主,他們也許會小小地抱怨一下,但更多的應該是對不漲價的無奈的高興。
  那麼國家發展改革委沒有“如期調價”,有沒有理由呢?當然有的。首先你可以摳字眼,規定是“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而不是“應當”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不調整都是可以的,自己定的規矩肯定不能死死捆住自己的手腳。
  並且,4%和22天,這樣的清晰、透明的標準使得市場可以輕易計算出調整的幅度和方向,導致市場力量提前做出反應,對兩大石油集團的影響很大。於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處在這樣的尷尬境地:不公布詳細的定價辦法,很多方面都有怨言,認為不透明;公布了詳細的定價辦法,似乎又導致了強烈的投機行為,而且即便透明造成了不少投機行為,有些人還認為不夠透明。
  那麼,逐漸模糊化處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至少在不改變《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的前提下,在啟動調價的時機上想點辦法,可能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的下一個方向。這次的舉措也許更多的是這方面的考慮。
  而相比近期肉蛋的價格上漲壓力,成品油的壓力不算太大,在“穩定重要商品價格、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要,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營造和諧穩定的價格環境”中,成品油的不漲價最多只能算是搭了個便車。
  相關稿件
國內成品油價本月底或將迎來一次上調 2009-08-18
成品油調價趨於常態化油價或繼續上漲 2009-08-05
繼續堅決執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 2009-08-04
成品油定價,不能靠機制模糊化解決 2009-08-03
成品油價格形成環節確實存在成本過高問題 200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