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房價須在規範上下功夫
    2009-08-10    譚浩俊    來源:上海證券報

  房地産市場要想健康發展,房價要想真正被老百姓所接受和認可,規範是第一位的。

  在國家一系列宏觀政策的作用下,我國房地産市場出現了平穩向好的趨勢,市場逐步規範、社會各方面的反映也逐步好轉。然而,今年年初以來,在一系列因素影響下,房地産市場迅速出現了反復,房價也出現快速上漲,上漲之勢甚至超過了瘋狂的2007年。
  對這種現象,很多人感到難以理解。但是,稍作分析就不難發現,深藏於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種種“不規範”因子,目前並沒有從本質上被消除。只要這些因子還存在,一有風吹草動,“不規範”的現象就仍會發生。
  筆者認為,中國房價問題的關鍵,不是“高低”,而是“規範”。
  房地産市場被高房價所籠罩,受傷的不僅僅是老百姓,也包括整個房地産市場。規範房地産市場,是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那麼,中國的房地産市場離規範有多遠呢?
  房地産市場的不規範,既有房地産市場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既表現在房地産市場內部,也表現在房地産市場外部;既有單位、個人的因素,也有有關部門的因素。
  從房地産市場內部來講,暴利因子讓房地産市場成為逐利的競技場,有條件、無條件的,有資質的、無資質的,有實力的、無實力的,都可能從這一競技場上獲取巨大利益。超低價拿地、隨意修改規劃、擅自調整容積率、偷稅漏稅、行賄受賄等不規範行為,在房地産市場上屢屢出現,影響了房地産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從外部來講,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地把房地産市場作為支柱産業、為開發商大開方便之門、銀行為房地産市場提供充裕信貸支持等,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開發商的種種不規範行為。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買房難、買房貴”的問題,要想真正把房價穩定下來,就必須在“規範”上下功夫,在“規範”上做文章。
  首先,規範地方政府的行為。筆者始終認為,中國房地産市場出現的種種不規範行為,很多都與地方政府的行為不規範有關。因為,從很多地方對房地産業的態度和認識來看,他們一直沉湎於房地産市場“短平快”的政績快感之中,而沒有真正認識到房地産業的真正價值。所以,要規範房地産市場的行為,就必須規範地方政府的行為,讓地方政府能夠把房地産業不當作“政績板塊”,而當作“産業板塊”來做,從而有計劃、有步驟、有節奏地發展房地産業,使房地産市場走入健康、規範的發展軌道。同時,要通過大力發展保障房建設等,提高老百姓對房地産市場的認知度。
  第二,規範政府部門的行為。讓政府部門能夠一切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行為規範去對待和處理房地産業、對待開發商、對待房地産市場發展中的各種問題,而不是按照政府某個領導、某個方面的需要去提供土地、審查規劃、監管建設。這樣才能使房地産市場在規則、規矩中發展和運行。
  第三,規範銀行信貸行為。今年以來房價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信貸資金大量流入到房地産市場。所以,必須糾正和改變金融機構在信貸投放中的投機行為、短期行為、唯政府意志行為,把信貸行為納入金融法規、程序和規範之中。
  第四,規範房地産市場行為。要根據房地産市場出現的問題,建立健全房地産市場發展的各項制度,包括准入制度、運行制度、操作流程、行為規範等,讓開發商能夠有一個制度“緊箍咒”,而不是放任自流。
  所以,房地産市場要想健康發展,房價要想真正被老百姓所接受和認可,規範是第一位的。規範前進一小步,房地産市場的健康就會前進一大步,老百姓對房價的認知度也會前進一大步。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