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物業稅平抑房價是一廂情願
    2009-07-23    吳睿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在強調嚴格執行二套房貸政策後,中央或將再出“殺手”平抑高房價。消息人士透露,國家稅務總局正計劃在2010年前&&物業稅的可操作方案,集成現行的土地、房屋等相關稅費,但暫時不會將土地出讓金納入物業稅範圍,所有收入仍歸地方財政。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接受採訪時&&,物業稅“實轉”已無太大障礙,一旦推出,料將率先在商業地産推行。
  按常理講,在經濟尚未走出低谷的當下,房價原本也應呈下降態勢。可是,現實卻是,房價如同“豬堅強”一樣堅挺。基於此,國家職能部門將推出物業稅,來平息居高不下的房價。
  然而,筆者認為,雖然國家&&物業稅是大勢所趨,但要讓它承擔平抑高房價的重任,乃一廂情願。正如網友所言:“指望物業稅來遏制虛高的房價,無疑是關公戰秦琼。”
  首先,物業稅與房價的本質屬性不同。物業稅是一個稅種,它的徵收最後要納入財政的盤子,屬於公共財政範疇。而房價則屬於市場經濟的範疇,商品房的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係主宰的,由於現在是一個買方市場,需求量是剛性的,潛在購房者規模異常龐大,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便徵收物業稅,也無法改變供求關係,進而也無法改變價格。顯然,倘若用物業稅這個本屬於公共財政範疇的制度安排,來抑制高房價,與其本質特徵嚴重背離。
  其次,開徵物業稅,極有可能掀起新一輪圈地運動,進而會繼續抬高房價。就目前透露的種種跡象表明,今後即將開徵的物業稅的稅率,很可能不是1%,就是0.8%。這意味着,由於未來的物業稅的稅率較低,持有土地需要交納的物業稅與飛升的房價相比不過是毛毛雨。因此,開發商會進一步擁有土地囤積,這也是當下許多開發商搶地的內在因素。從最近央企業頻戴地王桂冠,就印證了這點:譬如,在北京,先有成都中澤摘走奧運村鄉“雙料”地王;隨後中化方興不甘示弱,40.6億元拿下廣渠路15號地 (論壇 相冊 戶型 樣板間 地圖搜索),創造北京地王的“新紀錄”。類似圈地運動,不僅嚴重擾亂了房地産市場,也會加劇房價的進一步上揚。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土地出讓金不會納入物業稅範圍,會讓經濟負擔最終轉嫁到購房者身上。就目前而言,在房地産開發領域,“五花八門”的租、費以及各種稅,早已讓開發商不堪重負,尤其是相當一部分收費與土地出讓金結伴出生。現在,如果土地出讓金不納入物業稅的範疇,倘若物業稅徵收前,不進行一次徹底的稅、費、租整合,這些依賴土地出讓金龐大寄生體仍舊存在,收費標準只能是有增無減,最終還將會被轉嫁到購房者身上。如此以來,物業稅實際上就變成一個新添的稅種,而不是對現行房地産稅、費、租的清理“瘦身”,房價無疑也將因此會持續上漲。
  相關稿件
物業稅徵收的最大障礙是土地出讓金 2009-07-21
物業稅可操作方案明年前敲定 2009-07-20
物業稅並非神兵利器 2009-06-19
開徵物業稅能遏制高房價嗎? 2009-06-15
別誤解誤讀誤判了物業稅 20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