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流動性過剩助推房價高漲
    2009-06-10    郭振綱    來源:人民網
    流動性過剩導致的房價快速推升可能會抵消政府建設廉租房、兩限房等以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效應,甚至可能使住房問題再度成為敏感的社會問題,對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産生某種負面影響
  據《新華每日電訊》6月7日報道,僅一兩個月之間,上海等地樓市強勢反彈,部分樓盤“熱得燙手”,其提價幅度之大,早就填平“小陽春”之前的降價區間。不過,記者調查發現,樓市走強,絕非全靠剛性需求推動所致,避險資金的涌入、炒家的“唱多”、開發商營造虛假購房熱的伎倆以及地方政府的“托市”,都是樓市走強的推手。而一度潛伏的種種隱憂,也已趨於顯性。
    報道説,不少一線城市的房價近幾個月來都有明顯的提高,提高的幅度之大,幾乎已將國家調控房地産的政策效應抵消。買房人原先期待的房價持續下降局面沒有出現,反而有不小的提升。在這些城市,樓市似乎已經脫離經濟發展的整體軌道,獨自“昂首向前”了。
  樓市真的已經一枝獨秀、完全回暖了嗎?專家學者十分謹慎,百姓疑慮重重。
  具體分析,雖然一線城市的房屋一直存在剛性需求,顯性和隱性的消費者不少,有些消費者入市也是事實,但多數人仍然處於觀望狀態,並沒有大量入市,可見樓市上漲的原因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剛性需求推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一些避險資金進入了樓市,增加了樓市的資金供應,近來一些“炒房團”又開始行動,提高了房價預期。一些開發商總是想方設法拉高房價,搞了不少虛假銷售之類的小伎倆,力圖營造樓市的“繁榮”景象。一些政府的“托市”政策,為閒置資金進入房地産市場提供了條件。
  而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樓市快速回暖,主要原因是資金效應的幕後推動。從樓市成交的資金來源看,不少交易資金來源複雜。但能夠影響房價變動的巨量資金,有的是一些企業從主業中抽出來的,有的是股市資金轉移來的,有的則直接是銀行貸款。資金來源的集中化,恰恰説明流動性過剩的隱憂已經顯現。
  所謂流動性過剩,通俗地説,就是貨幣投放量過多,這些多餘的資金出於逐利的本性,必然會尋找投資出路,這容易導致投資過熱。
  北京市房地産交易管理網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來,京城房地産市場不僅交易環比下降,而且交易量極不穩定。目前樓市的“繁榮”與以往樓市瘋狂時期的特徵有些相似:都是資金大量入市,推高房價,房價快速提升抑制需求,市場的正常秩序被破壞,樓市泡沫在積聚,百姓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不能根本實現。不僅如此,大量實體經濟的避險資金和流動性過剩導致的投資資金大量進入樓市,還可能給實體經濟的復蘇帶來隱患。
  一段時間以來,流動性過剩的危險一直存在,不少專家學者不斷呼籲謹慎對待,金融監管部門也不斷&&風險警示。在當前大量實體行業依然處於困境,宏觀經濟基本面沒有根本好轉,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的前提下,流動性過剩導致的房價快速推升可能會抵消政府建設廉租房、兩限房等以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效應,甚至可能使住房問題再度成為敏感的社會問題,對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産生某種負面影響。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謹防流動性過剩成為推高房價的幕後黑手。
  相關稿件
調控房價,統計局幫不上忙 2009-06-10
危機之下,房價為何能創出“歷史新高”? 2009-06-10
業內人士:物業稅開徵將有利於平抑房價 2009-06-05
龔方雄:內地房價今明兩年各漲10%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