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6-04 薛涌 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
|
|
通用在“資本主義危機”的呼聲中破産了。那麼,通用的破産是否會催生新的資本主義呢?這很值得我們觀察。 通用的破産,和不久前克萊斯勒的破産一樣,並不是傳統的倒閉關門,而是借破産法的保護從債務、雇傭合同等等義務中解脫,重新組合以求東山再起。破産時達成的一系列財政安排,塑造着日後兩個公司的經營結構。
通用汽車破産後,美國和加拿大政府掌握着75%的股份,已經是個“國營企業”,其股票也從道琼斯上拿下,被高科技公司Cisco所取代。不過,除了政府外,通用最大的東家就是工會,掌握着17.5%的股份,是政府之外最大的股東。克萊斯勒的破産,表面上是被菲亞特接管,但工會掌握了55%的股份,明顯是最大的股東。 站在資方的華爾街人士不停地指出,通用的破産,很大程度上要歸罪於工會。因為有了工會,工人的年薪高達10萬美元,每天的工作時間僅有5-6個小時,超時後馬上就開始拿加班費。另外,通用的工人只要幹滿30年,就可以在享受所有福利的條件下退休。也就是説,如果你高中畢業十八歲進通用,在五十歲以前就可以退休,讓公司把你養起來。更重要的是,為了和公司討價還價,工會經常乘人之危。比如,1998年在公司陷於困境時工會決定罷工,使通用全線停運,損失高達幾十億美元。 站在勞工的立場上,則另有一套説法。日本的汽車製造商支付工人的年薪固然沒有美國三大車商多,但也在10萬美元上下,而且受日本終身雇傭的影響,經濟衰退時也不輕易解雇工人,勞動力成本並不低。顯然,決定性的因素是管理階層那些拿着更多年薪的人頻頻作出錯誤決策。況且,工人一罷工就損失數十億,一個總裁的辭職則絕無如此影響。誰在企業扮演關鍵性角色一望而知。那麼,為什麼不能削減高管的工資而優待工人呢? 這樣的爭論可以無休止地進行下去。但是,如今通用和克萊斯勒的股權結構,已經改變了整個游戲規則。工人不再僅是僱員,也是老闆。以通用而論,工會所擁有的股權是用工人退休的健康基金來支持的。在公司復出後,公司的股值越高,工人退休的醫療基金就越多,大家的待遇就越好。如果一味罷工,鬧得公司股票大跌,自己退休後的福利也就給砸了。所以,這次通用和克萊斯勒破産重組,都從工會得到了許諾:在2015年以前不再罷工。 如果這樣的制度安排能夠生根,工人的角色會逐漸發生變化。一種新的資本主義(也許可以叫職工資本主義)就會誕生。但是,美國汽車工會是從鬧罷工起家的,當慣了反對力量,在文化上對當家作主的角色並不習慣。有些分析家指出,工會最近作出的種種妥協,不過是希望增加市場的信心,催高其股值,然後乘機把自己掌握的股權高價賣出,再回到“搗亂者”角色中。美國汽車工會的主席RonGettelfinger也説,他希望盡快把工會掌握的股權賣出去。歷史上,這種職工擁有大量股權的公司並非沒有,有些經營記錄並不好,甚至已經破産。通用和克萊斯勒能否在這方面成功,對於新資本主義的誕生實在至關重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