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工業與信息化部在發布第一季度鋼鐵行業運行情況之後,緊接着就向全國各省市區工業主管部門和各大型鋼鐵企業下發了《關於遏制鋼鐵行業産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提出對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生産的鋼鐵企業,要商請商業銀行減少或停止貸款。 今年一季度中國鋼鐵業形勢嚴峻。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平均日産粗鋼141.6萬噸,相當於年産粗鋼5.17億噸。一季度國內市場粗鋼表觀消費日平均140.36萬噸,相當於全年粗鋼表觀消費量5.12億噸,在一季度國內市場需求明顯減弱的情況下,鋼鐵生産總量過高,資源供應總量繼續增長,這是造成一季度國內市場供大於求的根本原因。數據還表明,首季鋼鐵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鋼鐵出口大幅下降,加劇了國內供求矛盾。
然而,在鋼鐵已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還有不少投機商押寶鐵礦石漲價,目前國內鐵礦石庫存已經超過1億噸。海關數據顯示,4月份鐵礦石進口5700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3%,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這使得中國與鐵礦石出口商的談判陷入了苦戰,如力拓言辭拒絕鐵礦石降價40%,理由是它根本沒有發現鐵礦石需求降低的現象發生。儘管近期回暖信號增加了企業的樂觀預期和擴産衝動,但在工信部看來,鋼鐵業並沒有實質性回暖,而只是一種短期價格震蕩,鋼鐵業又出現了盲目擴大生産的苗頭。 上述令人擔憂的情況最終使得工信部揮出調控之劍,但這種調控方式管用嗎? 今年以來排在增産前50名的絕大部分是500萬噸以下的中小民營鋼企,寶鋼、武鋼、鞍鋼等大企業都在限産,比例大致在20%左右。換言之,工信部能夠控制的國有大鋼廠已經在限産了,而那些不聽話的中小鋼鐵廠就要用一些極端的措施,比如,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水價政策。目前政府一方面要保增長,要求企業開足馬力生産,另一方面又要求淘汰落後産能,這兩項任務存在一定矛盾,一些地方政府為追求刺激經濟的成果,可能不會真正重視産能過剩問題。 政府主管部門在歷史上多次擔憂國內産能過剩,但最後的事實總是證明了最初的擔心是過頭的。有趣的是,在不斷淘汰落後産能的情況下,竟然發生了高端産能過剩,低端産能相對不足的情況,這也就是目前小鋼廠紅紅火火的關鍵原因。中鋼協一直在研究制訂方案,支持大鋼廠以高端産品替代窄帶鋼的市場份額,但大鋼廠們還放不下身段。這次政府的調控手段會不會又變成了幫倒忙?可能性很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