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家一系列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的推動下,國産汽車産銷結束了去年四季度的下降趨勢,一季度逐月回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汽車産銷統計上周公布後,“首季中國車市完勝美國”“中國汽車銷量世界第一”一類消息廣泛見諸報端,大有中國汽車産業已經舉世無敵的輿論氛圍,令人擔憂。 我國汽車産銷一季度回暖、新車銷量超過美國,這些都是事實,但並不能因此就説我國汽車銷量從此躍居世界第一,更不能説我國從此就是世界汽車強國。 一季度世界汽車市場的變化有受金融海嘯衝擊的特殊性,我國新車銷量超過美國,主要是因為美國車市下滑得太厲害,新車銷量只有220多萬輛,比正常年份少了180萬輛,日本、歐洲的汽車銷量也出現下滑。 國外研究機構預計,今年全球汽車銷量將比上年減少20%,美國新車銷量有可能從去年的1320萬輛下降到900多萬輛。而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我國新車銷量今年有望實現1000萬輛的目標。 儘管如此,我國汽車産業在品牌知名度、國際競爭力、産業集中度、汽車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與歐美、日本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目前汽車銷量的增長是一種結構性增長,主要表現為受政策刺激的微型客車和經濟型轎車增長較快,中高排量乘用車市場增長率和市場份額則下降較大,商用車銷量也在下降。一些汽車廠家雖然銷量小幅增長,但銷售收入和利潤並未同步增長,甚至出現下降。 今年我國新車銷量在數量上有可能超過美國,但在銷售金額上與美國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國銷售的乘用車平均單價不到10萬元人民幣,而美國接近2.5萬美元,佔美國汽車銷量18%的商用車平均單價更是高達10萬美元。若我國車市增長繼續表現為價格低廉的微型客車和經濟型轎車上,汽車單價水平將進一步拉低,繼續影響行業利潤率。由此可見,即使今年我國新車銷量超過美國,也僅僅是數量的超越而不是質量的超越。 美國汽車保有量高達2.35億輛。正常情況下,每年更新舊車就超過1000萬輛。一旦美國經濟好轉,車市就會復蘇,新車年銷量將重返1600萬輛的水平。而我國要達到這個水平,還需要好幾年時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産業通過與跨國汽車公司合資合作,引進了資金、技術、管理和車型,促進了汽車産業發展,滿足了國內市場需要。但是,這種發展模式對國外依賴性很強。在增長最快的轎車領域,目前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不足三成,大多是中低檔車。國産轎車的核心部件和平台技術,大多缺乏自主知識産權,許多關鍵零部件還需要大量進口。 汽車是一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産業,高昂的研發費用需要通過全球市場來分攤。跨國汽車巨頭在全球範圍內紛紛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和生産基地。而我國汽車企業包括合資企業,其産品基本是在國內銷售。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産生一家本土跨國汽車公司。 汽車大規模出口是汽車大國乃至汽車強國的重要標誌,德國、日本等國汽車産量的40%以上用於出口,而我國2008年出口汽車(含成套散件)數量僅佔全國汽車産量的6%左右。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剛剛起步的我國汽車出口受到重創,今年一季度汽車出口同比下降了六成。 中國剛剛跨入汽車社會門檻,人均汽車擁有水平很低,最大的優勢是市場優勢。但在汽車研發、核心技術等方面,差距還非常明顯,從汽車生産大國發展成汽車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清醒認識我國汽車産業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助於克服浮躁心理,繼續發奮圖強,促進汽車産業持續健康發展,早日成為世界汽車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