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自財政部宣布對光伏産業給予一定的補貼後,有學者透露,江蘇省正在就財政部支持加快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的政策制定實施細則;這或許可以視為光伏新政“落地”的一個信號(據4月9日《中國證券報》)。 受西方國家對光伏産業補貼下降、石油等大宗能源價格走低等因素的影響,國際上光伏産業的市場需求出現明顯滑坡,産品價格大幅度降低,多晶硅的售價已由2008年高峰時期的每公斤500美元下跌至約100美元,國內光伏産業出現明顯的經營困難,行業産能過剩矛盾加劇,相當一部分企業由贏轉虧。
有數據顯示,近5年來,世界光伏産業平均年增速為35%,而我國的平均年增速為150%,但這樣的高增長本身是以歐美對光伏産業的鉅額補貼為基礎支撐的。比如,德國立法規定,電力公司必須以數倍於通常電費的價格購買太陽能電池産生的電力。但是,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各國都減少了對光伏産業的補貼,而我國光伏産業過於以外需為支撐動力就難以為繼,且不可避免存在泡沫成分。因而,在市場需求縮減的情況下,行業自身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 但是,斷言政府政策能夠推動光伏産業的高速增長趨勢卻有點言之過早,不利於為市場形成合理的預期。 例如,我國的光伏産業生産還缺乏足夠的競爭能力。根據有關專家提供的數據,國際七大多晶硅生産商生産的多晶硅的平均成本不超過30美元/公斤,有些甚至低於25美元/公斤,但中國多晶硅生産商生産的多晶硅的總成本在60~70美元/公斤之間,成本遠高於本行業巨頭。 並且,在補貼價格較高的情況下,考慮到納稅人的要求,補貼總量必然會受到控制,補貼規模就不會過大。目前,國際能源價格大幅度下降,德國等歐洲國家強制性地削減對光伏産業的補貼以促使企業降低生産成本和重視技術開發;日本等國家甚至停止對光伏産業補貼。這種情況下,過量補貼的機會成本較高,並且在存在風能、地熱等其他清潔能源同時並存的情況下,過多財政補貼還有可能對其他可替代性的能源産品産生一定的擠出效應。這是政府在進行財政補貼時需要均衡考慮的。 光伏産業只有到産品具體應用環節才會産生清潔能源的利用效果。而在光電池、多晶硅生産環節,卻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産業。如果這一行業在應用環節過多補貼而在生産環節維持過高的耗能,則其經濟性與生態性效果可能不佳。 因此,光伏産業的發展前景更應寄希望於技術環節的突破而不是在銷售環節進行單純的補貼與扶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