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由各地政府主導的兼併重組正如火如荼。
地方政府主導兼併重組的初衷,本意在於一些行業面臨普遍的經濟危機時,為應付利潤下滑、市場萎縮的困局而採取的權宜策略。其肩負着兩大使命,一是提高行業集中度,形成行業規模,其二是提高行業利潤,增加效益。當然,還有一個隱秘的使命,即保證行業不至於衰敗,防止引起大規模失業。 一些特殊的産業領域,其實幾年前即逐步實行了地方政府主導下的産業集中。 作為中國稅利貢獻最大的行業,煙草行業在2003年至今幾年時間內,從185家地方煙草企業,變成了16個省級中煙公司,品牌由 1000多個減少到100余個,前10個品牌集中了整個行業37%的産值。在眾多行業出現利潤大幅衰退的形勢下,煙草行業最近幾年卻增長迅猛,去年利潤更近5000億元,5年增長200%以上。 在鋼鐵行業,幾大鋼鐵行業跨省聯盟,已成鼎立之勢。隨着幾大“鋼鐵托拉斯”的興起,行業亦相對集中。 在航空、能源、煤炭、汽車等中國“貴族行業”,由政府主導的行業集中亦基本實現。 地方政府主導的兼併重組有兩個主要特點,其一是主要由地方政府推動,由權力強制而成;其二是大多數並非是競爭充分、利潤低下的“草根行業”中形成,反而是集中在一些利潤豐厚、進入門檻高的“貴族行業“形成,如鋼鐵、汽車、煤炭等重工業、能源産業。並且其背後東家幾乎全部是各地國資委。 不過,這種形式有天然的局限,長久而言,存在着隱憂。 其一,地方相對集中,反造成了普遍的行業分散。在完成初步的行業集中之後,由於其背後的權力極限,卻阻礙了其進一步的行業集中,最後形成一種地域性的“割據”與分散。 其二,新的“國長民消”擠佔民營企業空間,造成普遍低效。本次大規模的産業重組,客觀造成了新的“國長民消”,一帆風順時,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尚可以各安天命,一旦行業出現危機,地方政府天然偏向自己的嫡系。 三,延緩産業結構轉型進程,造成産業失衡。地方政府主導的兼併重組對於産業結構調整可能存在兩方面不利。一是在工業體系內,這些“貴族産業”擠佔了眾多競爭性産業的空間。最近幾年,中國工業體現有重工業化的傾向,一些大眾消費、輕工産業萎縮,而重工業、能源資源産業比重上升,使整個工業結構失衡。鋼鐵和汽車等幾大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七成,佔GDP的比重超過三成。而未來的地方兼併重組集中在這些行業,將更增加重工業化傾向。二是,整個工業佔GDP比重將上升,服務業繼續萎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