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美國、中國等許多國家都在救市。9月21日,美國財政部提交了一份高達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而在此之前的9月18日晚上,中國宣布印花稅調整為單邊徵收,同時宣布,匯金即日起入市。 中國式救市與美國式救市是不同的,中國傾向於&&利好政策,而美國則真槍實彈,否則,市場就可能不買賬。兩種救市方式都有利有弊。中國式救市的成本低廉,但由於受市場透明度和公平性不足所限制,救市的效果往往缺乏可持續性。而美國式救市,由於次貸危機的惡化和蔓延,也令市場充滿疑慮。美國的救援計劃能否收到實效,關鍵要看美國政府在購買銀行不良資産時實際支付的價格,如果政府收購價格過低,意味着機構本已脆弱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救市的結果並不樂觀。 應該認識到,美國次貸危機的蔓延,乃是金融衍生品過度發達並走向崩潰的結果,鋻於金融衍生品的杠桿作用,美國政府即使有三頭六臂,短時間內也難以令金融市場起死回生。 美國的窘境正是中國值得汲取的教訓。 中國股市為什麼從6100多點一口氣跌到1800點?根源在於股市本身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大小非、財務造假、內幕交易、老鼠倉等行為不斷挫傷投資者的信心,這些問題一日不解決,公平交易就難以實現,如果剛性規則不能確立,交易制度和交易平台本身是不公平的,強勢者就可能利用各種制度漏洞對普通投資者進行欺詐和掠奪。 以大小非減持為例,有關部門已經&&了諸多限制性措施,但是,這些措施沒有一條是真正有用的。解禁的大小非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甚至不惜通過違規或者欺騙的方式,完成減持。比如,一些上市公司的大小非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將解禁股出售給證券公司營業部,再由營業部迅速在二級市場套現,導致限制大小非減持的規定被架空。這意味着,大小非減持問題根本沒有解決良策。由於股改時沒有提前為解禁股壓力設定制度,導致了股改成果的功虧一簣——股市下跌到1800點就是最好的證明。 由於治市不力,留下太多漏洞,才導致了救市之難。美國如此,中國亦如此。股市中的種種硬傷都是制度性漏洞造成的,而這些漏洞,當初即有人提出,但未引起重視。如果這些制度性問題解決不了,救急似的救市之舉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股市的頹勢。美國就是由於金融體系的隱患日積月累,終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因此,救市之後,最關鍵的還是治市,救市是治標而治市才是治本。從長期來看,中國股市要想走出泥潭,需要政府下決心治市,健全和完善制度,逐漸建立起確保股市健康發展的規則體系(政府有關部門也需嚴格遵守這些規則並接受公眾監督),並具有足夠的剛性,為股市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制度根基,同時,以減稅等方式鼓勵企業發展,提振實體經濟。唯有此,中國股市才能真正迎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