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溢出效應的兩面性
    2008-06-16    作者:王宸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美國一季度GDP增長初值達到0.6%,遠遠超過此前市場預期的0.2%,6月份後經修正上調為0.9%,則大幅超過預期,這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美國當局各方一直以來強調的“美國經濟富有彈性”説法,同時也表明美國經濟衰退並沒有預料的那樣嚴重,至少在2008年以來局勢持續惡化的情況下,一季度經濟增長還比去年四季度增長要好一些。

  總體而言,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全球對於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看來是虛驚一場。即便如此,我們也應看到美國經濟溢出效應的兩面性,對世界經濟來説,美國經濟沒有陷入滯脹泥沼未必一定是好事情。

  美國經濟溢出效應與脫鉤論

  2007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由4.9%大幅放緩至0.7%,而且這種趨勢延續到了2008年一季度。對於美國經濟負面效應拖累全球經濟的擔憂不斷加劇,一些國家和地區寄望於美國經濟衰退不會拖累全球經濟前景,於是就出現了美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脫鉤論”。
  就世界經濟實際來看,在美國經濟大幅放緩至今的這段時期,負面效應並沒有對全球經濟造成顯著影響和拖累,至少新興市場和東亞經濟體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歐盟自次貸危機爆發以後,對新興市場和東亞經濟高速增長的判斷和依賴,也有助於維護歐盟經濟基本面。不僅歐盟如此,美國經濟能夠大幅提升出口擺脫衰退陷阱,很大程度上與新興市場和東亞國家需求是分不開的,所以美國經濟的溢出效應對於世界經濟並不一定完全是負面的,這種觀點和立場還是可取的。
  至於從擔憂負面溢出效應演變到脫鉤論,可能就脫離了世界經濟的實際,美國經濟放緩的這段時期,除了其溢出效應並未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之外,其出口是大幅增長的,而出口大幅增長是需要全球經濟增長來消化的,不僅全球經濟對於美國經濟放緩具有彈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反哺美國經濟大幅放緩。
  從這個意義上看,美國經濟與全球經濟脫鉤的關聯程度更加緊密了,所以美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脫鉤論完全可能是一種誤導,其目的不外乎急迫地擺脫美國金融市場動蕩對一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不利影響。從美國經濟與全球經濟關聯更加緊密的實際來看,儘管此前美國經濟溢出效應的負面因素被消化了,在美國經濟擺脫衰退陷阱之後,這種負面效應反而會重新萌生出來,也就是説,美國經濟不是與全球經濟脫鉤了,而是其溢出效應表現得更具有兩面性了。

  美國經濟溢出效應的兩面性

  從全球經濟的實際來看,其並沒有受到美國經濟大幅放緩的拖累,負面效應更多地表現在金融市場領域。實際上,黃金等許多商品價格反而創出歷史高點。5月份美國財政刺激政策開始逐步發揮作用,美國經濟復蘇也只是早晚的事情,那麼美國經濟復蘇會推動商品價格和全球經濟重回上升通道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美國經濟溢出效應始終將是正面的,或者説其負面作用始終將是十分有限的,這從邏輯上看是不可能的。
  從世界經濟的格局來看,如果美國經濟開始復蘇,必然會吸引全球投資從其他地區分流進入美國,這對全球經濟前景來説是不利的因素,而且美國金融市場的分流作用更顯著,加之美國經濟復蘇美元回升導致商品價格動蕩回落,影響企業盈利預期和生産投資活動,就從資金分流和前景信心兩個方面對全球經濟構成壓力,而這也正是美國經濟溢出效應的兩面性所在。

  應以提防金融市場動蕩為主

  雖然美國經濟的溢出效應複雜難辨,甚至其表現為與全球經濟正負相關的複雜性,但美國金融市場的負面效應卻始終延續了下來,次貸危機爆發至現在,全球金融市場始終處於動蕩之中,商品價格也隨之劇烈震蕩。4月30日美聯儲將利率降至2.0%以後,美國整體金融環境和經濟形勢都處於較為有利的應對下一步金融市場動蕩的態勢。
  隨着全球信貸緊縮形勢的不斷加劇,不斷有金融機構爆出資産減記和損失等不利消息,資本市場也隨之陰晴不定,在最關鍵的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市場沒有塵埃落定之前,金融市場就始終存在高度風險。如果再考慮到美國經濟復蘇對全球經濟的抽血因素,世界經濟前景仍然不容樂觀,還是應以提防金融市場動蕩為主。

  相關稿件
美聯儲“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仍普遍疲軟 2008-06-13
美國經濟結構性衰退不可怕 2008-06-10
羅奇:美國經濟放緩可能拖累日本陷入衰退 2008-06-02
美國經濟已有走出低谷跡象 2008-05-21
本次美國經濟衰退軌跡可能是大"L"型 200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