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5-14 作者:應健中 來源:中國證券報 |
|
|
以前,我們看到這樣的報道覺得不可思議:在美聯儲門口,天天候着記者,他們就看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走進這個大門口時的臉神、步履的快慢以及公文包的厚度來揣摩老格接下來可能採取的金融政策措施,並且還對老格的這些行為細節與相關的金融措施進行“技術分析”,以期推斷接下來可能出現的金融政策。據説,從這些細節中還真能找到自圓其説的依據。 中國股市現在似乎也開始與上述的行為接軌了,市場的起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視後市有多少可以想象的利多題材支撐,甚至於視金融官員的某句話或某個&&而跌宕起伏,股市到了超敏感甚至於到了神經過敏的地步,市場對想象中的利多出現了超常的反應。 在調低印花稅的利多預期得以兌現之後,市場各方人士將眼光盯在了融資融券上了,市場的心理預期是如果這個題材得以兌現,後市就會繼續走強,股市將會有更多的增量資金入市。面對人們的預期,有關金融官員&&,融資融券還沒有時間表。這本身是一句很中性的話,但在股市上卻被當作利空來進行解讀,似乎不推出融資融券的政策,股市就缺乏增量資金的介入。這種對利多措施的依賴似乎已經成了當下股市的一種病症。 其實,融資融券本身並不具備對股市的利多支持,它只是一種漲時助漲、跌時助跌的工具。就融資而言,中國股市多少年來民間的融資行為從來沒有間斷過,這種行為在大牛市中造就了不少富翁,而在大熊市中又由於資金鏈的斷裂使不少資本大鱷爆倉而被驅逐出場。以往的各種融資行為、無論是券商對客戶的融資還是客戶從銀行融資都沒有統一的規則,即便接下來推出規範的券商融資融券業務,將其統一到規則之內,也不會改變融資融券行為本身帶來的市場後果:即客戶做對了方向可以放大地賺錢,而做錯了方向就可能被平倉光屁股回家。只要這個結果不可改變,將融資融券行為作為對市場的利多,實在是有點牽強。 人們期待中的融資融券&&,實際上説白了就是對融資的期待,因為在一個多頭市場中,只有融資才能放大賺錢。而融券業務在以往的民間行為中涉足甚少,也沒多少人對融券業務説出個道道來,更何況融券業務在一個空頭市場中才能顯現出其賺錢的功能。所以説,籠統地將融資融券作為一種利多來期待也實在是沒有必要。 多頭市場、捂住籌碼;空頭市場、現金為王。對投資者而言,還是實際點為好,用自己的錢進行自己的投資,日積月累、積小賺為大賺,才是穩健理財的法寶。如果將自己的理財寄託在通過融資融券、借用別人的錢或券來使自己快速致富,當然您可能成功,那就恭喜您了,但是一失足也將成為千古恨。因為自己的錢做自己的股票,即便套牢,套的是時間,而通過融資融券最耗不過去的就是時間,它可能讓人傾家蕩産。您説,這是利多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