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投大飛機前景莫測
    2008-05-14    作者:徐斌    來源:新京報

  10日,全面負責我國國産大飛機研制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一般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生産出第一架中國大飛機總投資可能達到300億-500億元,而公司注冊資本只有190億元,還遠遠不夠。新上任的總經理金壯龍稱,新公司作為一家中央企業,在股東構成上已經有所突破,民資、外資也可能參與今後大飛機的研制生産。

  其實300億到500億估計也是遠遠不夠,歐洲空客2006年在天津單設立一個空客A320係列飛機總裝線,就花了80億歐元,而2001年開發出來的空客A380花了120億美元之多。190億,管開張的費用估計夠了,問題是後面的一連串的研發和制造成本。看看空客和波音研制大飛機費用的天文數字,大致明白為何即使日本這樣的工業富國,在研制大飛機項目上還是小心翼翼。這一攤子實在太大了,即使在歐盟,也是法、德、西班牙等國聯合行動,財政一起大出血“官督商辦”,搞出個空客來。但到目前為止,歐洲空客的效益具體如何,一般也不被人稱道。
  這麼大的攤子,想要拉民間資金和外資入夥,結果如何是個問號。新任大飛機公司副總經理的ARJ21項目公司總經理羅榮懷説得很明白:研制大飛機本身,也許很多年都掙不到錢。但這個研制過程卻能為國家帶來巨大的産業拉動和經濟增長作用。因此,民間資本和外資即使入局,也只是可以參與“産業拉動和經濟增長”。
  其實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商品生産鏈已經全球配置,難分彼此。就拿波音公司而言,他們搞飛機制造也沒有聽説追求什麼國産化率,波音飛機的機尾部分就是中國重慶制造,美國西雅圖不過是設計中心和總裝車間。所以,以一國之力孜孜以求某項非軍用項目的國有化,是否合算是值得商榷的,畢竟不是國防和社會公正秩序這樣的公共品,由政府財政巨額補貼刺激生産,本身就是嚴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像電信等高額壟斷利潤領域,政府部門很久以來都一直以産業安全為由,強烈排斥非國有資金入夥,準入門檻可謂高高在上,惟獨大飛機項目班子還未架起,就希望八方來援。

  相關稿件
“大飛機公司”挂牌的真正意義 2008-05-14
願大飛機引領中國制造翱翔 2008-05-14
“大飛機”要獲商業成功任重而道遠 2008-05-14
大飛機促升相關個股 2008-05-13
大飛機制造將帶動就業 200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