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還會快速升值嗎?
    2008-05-14    馮玉明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07年下半年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速度開始加快。有分析認為,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幅度會超過15%甚至更多。但我們的看法是,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速度主要取決於美元對其它主要貨幣的走勢,最近隨着美元的反彈,人民幣遠期匯率也出現了一定的貶值。而且,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人民幣升值速度不宜過快,特別是對一攬子貨幣。
    2007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速度加快有一個重要背景就是美元對其它主要貨幣在以更快速度貶值,而人民幣對美元的快速升值可能只是就美元對其它貨幣的快速貶值作出的正常反應。
    從美元對其它主要貨幣未來的走勢看,雖然在美國經濟放緩的壓力下,美元對歐元等貨幣一段時間內仍可能走弱,但下半年裏則可能發生逆轉。在下半年美元走勢穩定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減輕,對美元的升值速度也將趨緩。
    尤其是,對於人民幣匯率,我們認為其升值速度不宜過快。其理由有三點:
    一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主要來源於過大的貿易順差規模,但對抑制順差過快增長而言,政府還可以有另外的選擇,包括提高資源品價格、提高環境成本、進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和取消出口退稅,這些政策都可以起到和匯率變動相同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升值的“替代政策”。這些政策能夠緩解升值壓力,但升值卻不能反過來成為這些政策的替代。同時,這些政策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認為,採取這些“替代政策”是匯率快速升值的更優選擇。
    二是人民幣匯率升值對解決目前通脹壓力上升等問題的作用並不會很顯著。目前一些專家學者主張人民幣快速升值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它能夠抑制通脹、促進消費和阻止熱錢的進一步流入。但我們認為,人民幣快速升值能否起到預期的效果是值得懷疑的。一方面,中國進口的主要是大宗原材料以及投資品,正如我們在一季度進出口數據中看到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幅度要遠高於匯率升值的幅度,因為部分大宗原材料價格有相當的壟斷性;總體進口價格指數上升的速度也快於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另一方面,從一季度利用外資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及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可以發現,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並沒有降低熱錢關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除非人民幣一次性很大幅度的升值。但如我們下面談到的,一次性大幅升值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後果可能是非常嚴重的。
    三是從長遠看,匯率過快升值將可能放慢甚至阻礙中國産業追趕的步伐。我們認為,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基本遵循了日、韓等亞洲經濟體走過的結構變革、産業追趕的標準發展模式。從産業追趕看,與日、韓等經濟體相同,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産品也經歷了從一開始的勞動密集型的Hecksher-Ohlin産業(以紡織業為代表),再到資本密集、規模驅動的無差異的Smithian産業(以鋼鐵、石化為代表),目前則正處於最為關鍵的Differentiated Smithian産業(裝備製造業)追趕階段。與勞動密集型産業和資金規模型産業追趕不同,裝備製造産業層級追趕的完成要依賴完全的自主創新,而自主創新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如韓國現代汽車與外國技術公司合作開發自己的發動機花費了7年時間。該産業追趕完成的標誌是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能夠走出國門,在國際市場具備了競爭力,同時,作為後進者,這些産品的競爭力一定是來自於價格優勢。顯然,目前我國該層級的産業追趕並未完成,該領域許多核心部件或技術沒有自主知識産權;即使假定現在我們擁有這些産品的知識産權,如果人民幣像某些觀點所稱的一次性升值20%以上,恐怕我們的産品在國際市場上也沒有競爭力。作為後進者如果連最初的價格競爭優勢都沒有,那該層級的産業追趕就面臨中斷的風險,因為後進者是不會有技術優勢的。當然,人民幣也可以先升值再貶值,正如80年代中期以後的韓元一樣。但是,在中國特有的國情下,這樣做的代價恐怕也是很大的。
    因此我們判斷,人民幣快速升值將隨着美元的反彈,即將告一段落。

(作者係東方證券研究所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

  相關稿件
[匯市•2008-05-13]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回落 2008-05-14
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之旅已走到盡頭 2008-05-13
廣西電網將再投入26.8億元人民幣改造電網 2008-05-13
[匯市•2008-05-12]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新高 2008-05-13
各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産品受投資者青睞 200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