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3-04 作者:吳盟初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同時有幾則政府辟謠的新聞:一是針對有媒體稱“中國正在研究廢除獨生子女政策”,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官員近日明確&&消息不屬實;二是針對近日部分地區出現的排隊辦理暫住證現象,北京警方&&,“3月1日以後不再辦理暫住證”的説法純屬謠言;此前幾天,因“燃油漲價”傳言,北京許多加油站門口車滿為患。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當晚通過電台予以澄清。
幾則謠言或者説不實消息,分別關涉重大民生問題和政策安排,個個怠慢不得。雖然政府部門就此已發布了權威的消息,以澄清事實,但由於傳播迅速,以及信息發布的相對滯後,對公眾生活還是産生一些影響。對此,政府部門應當有所反思。
辟謠的姍姍來遲,效果會打折扣。一方面,政府不能及時做出回應,加劇了傳言的散播,客觀上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容易讓公眾産生額外的聯想。尤其是像油價、暫住證等與特定群體有着密切利益關聯的公共信息,非常敏感,處理不當,可能會使公眾對辟謠本身産生不信任感。譬如,北京市政府對“燃油漲價”傳言做出澄清以後,仍有不少司機繼續排隊。
政府反應慢,不僅僅是一個速度的問題,還暴露出對民間傳言殺傷力認識不足,以及應對方式的滯後。中國的網民現有兩億之眾,互聯網已成為最重要最普及的信息傳播、交流溝通的途徑。此時,謠言的傳播速度和範圍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廣,這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一種未來趨勢,也是政府部門必須面對的一個新課題。
還應該認識到,在眾多的謠言、傳言和不實消息中,有一些純屬無中生有,惡意散播,有一些則是合理的猜測。譬如“停辦暫住證”的傳言,源於戶籍制度的經常性修改,“廢除獨生子女政策”則源於在少數地區已有所松動,“燃油漲價”更是已成為一種生活經驗,在無法辨其真偽的情況下,公眾抱着一種“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使傳言愈演愈烈,實是人之常情。
這就決定了政府部門的辟謠,不僅要及時,還要講究技巧,具備極強的説服力,不僅要懂得“謠言止於智者”,“謠言止於公開”等基本道理,還須將這些原則細化。要摒棄那種事後“危機攻關”式的辟謠,而把辟謠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做好相應的完善制度設計,更新管理理念,以適應這種新的變化。
就現實而言,我以為政府部門有幾個方面需要改進:一是對民意民情的充分掌握和了解。政府要做一個有心人,對人們關心什麼,焦慮什麼,想知道什麼,應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在網絡已成為基本工具的今天,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二是信息發布的常態化和權威化。在傳言或謠言出現後,不明真相的人們應該通過什麼渠道,聽哪一個部門哪一個機構的信息發布,以及哪一種方式更有利於有效傳達,更利於澄清事實,都需要制度上的進一步明確。三是要加強事後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説,每一個謠言或傳言,都是一次民意的反饋,對政府的政策安排和走向都是有價值的。因此,這樣的查漏補缺,其實是對謠言的最積極的防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