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品牌與企業尊嚴
    2008-02-15    作者:玉羊    來源:經濟參考報
  筆者在翻閱剪報時,不覺被幾年前的兩篇報道所吸引並感奮着。一篇是,近年來英國“立亨”洋茶涌入盛産著名龍井茶的杭州,一些飯店以洋茶專供客人飲用,而在餐後用“龍井”茶洗手解腥氣,杭州人頗受刺激,於是,在全城發起了一場“國茶保衛戰”,呼籲茶界同仁重振國茶之輝煌。另一篇是,日本一家實力雄厚、頗負盛名的電器公司宣稱:將用五年時間擠垮我國最大的彩電基地——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面對挑戰,長虹人的口號是:“做中國人,創世界名牌!”為此,他們十分注重在關係企業生命的産品質量、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下功夫,並投入數億元資金用於“紅太陽一族”的品牌宣傳。
  兩篇文章異曲同工,前者告訴我們,中國有民族氣節者大有人在;後一篇記述的事實則充分體現了中國企業的自尊、自信與自強。
  呼喚企業的尊嚴,乃至重提企業的民族氣節,絕不是一句空洞無物的口號,裏面蘊含着大量具體生動的內容。翻開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史,你會被一批具有民族氣節的企業家,為振興祖國工商業而與洋貨一逐高低的氣概所感動和折服。例如榮氏兄弟所生産的“兵船牌”麵粉,曾聞名於世,佔據了國內大部分市場,一時“各處出粉之多,無出其上”;著名化工實業家侯德榜為製造出國産純鹼殫精竭慮,首創了遠勝洋貨的“侯氏制鹼法”,其産品一時風靡國內外,為國人爭了光。只是在當時,因為沒有一個能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權,這種希冀通過振興國貨拯救國家的理想,才不能得以實現。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工業和商業,創名牌、保名牌,支撐起我們國家的經濟命脈。然而,近年來,由於受到國外名牌産品的衝擊,中國名牌被大量“蠶食”和“瓦解”。像國産飲料,本來以“健力寶”為代表的八大名牌響噹噹,完全有實力與外國公司一逐高下,但或因短視,或因氣餒,現在只剩下少數品牌支撐着中國的飲料業,其它品牌已經悉數被收編在洋品牌的招牌下。還有少數國內企業,不是在創國産名牌上下功夫,而是熱衷於給自己的産品取些不倫不類、不知所云的假洋名,想以此來假冒洋貨欺騙消費者的用心不能説沒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尊嚴在這些企業的品牌理念上已所存無幾。
  對企業來説,與外商合作,解決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暫時困難,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無可非議,且應大力倡導。但是,與外資合作的終極目的不是“改換門庭”、“無原則地放棄自己的名牌商標和企業名稱”,更不是尋找一種長期的依附,把自己的企業變成外國原料在中國的加工廠,而是要“借梯上樓”,不斷完善自己、壯大自己、塑造自己的“國貨精品”,去參與國際競爭。
  像長虹人那樣“做中國人,創世界名牌”,像杭州人那樣去關心、支持、辦好我們的企業。只有如此,才能增加民族工業的實力,才能使我們的企業、我們的産品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稿件
[觀察家]誰來抑制資金饑渴症 2008-01-25
[觀察家]要有強烈的股東意識 2007-12-28
[觀察家]對周期波動要未雨綢繆 2007-11-30
[觀察家]水溫的變化 2007-10-19
[觀察家]花團錦簇尚需根深蒂固 200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