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許多傷害民眾利益的事情,通常都不是在陽光下進行的。 壟斷企業每次在價格聽證會上的僥倖脫逃,很大程度上都與公眾對其“看不透”有關係。何謂“看不透”?信息不透明,政策不透明,發展現狀和方向不透明,導致人們對其不了解、不清楚,進而在攻伐站位上就不能取得優勢地位,在維護自己權利的過程中就不能做到得心應手。儘管,聽證會只是一種信息採集、意見表達的場所,不具備裁定、決策的功能。但是,1月22日的手機漫游費聽證會,聽證代表由有關方面確定,並且所討論的方案又受到許多的質疑,那麼這樣的聽證會又怎麼能夠讓人們心服口服呢? 近年來,壟斷企業的暴利和缺乏責任是大家所公認的。據新華社報道,去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5.7%,中國聯通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4.6%。而目前國際電信運營商的平均利潤率只有10%,美國最大電信運營商的利潤只有1%。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電信企業對單向收費仍然扭扭捏捏,對取消漫游費也是滿懷不捨。 在這種情況下,壟斷企業對待市場的態度之一,就是把自己搞“模糊”,讓你看不清、摸不着。比如手機漫游的成本,電信專家開始説是幾乎為零,後又認為難以計算,前後反差讓人百思不解;又如手機開戶的成本,電信企業借助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規模效益已非常明顯,每增加一部手機用戶的成本,現在已不及20年前的2%。但這種內情外界少有人知,企業高收費也就堂而皇之了。
那麼,政府的管制為什麼看不見呢?應該説,政府也有難言之隱。比如大幅度削減手機通話費後,弱小電信企業的經營難度肯定加大,固話企業的生存危機也勢必加重。對政府來説,手心手背都是肉,而且如果改革力度過大,還會帶來職工下崗、國資流失和社會動蕩的潛在風險。 但是,這些都不足以構成為壟斷企業開脫的理由。在市場經濟裏,凡有壟斷,便有“霸道”;凡有“霸道”,就須管制。壟斷企業一邊享受着國家政策、財政補貼和高額福利,一邊又總想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而不積極在內部挖潛上下工夫。對此,政府應該明察,並且要有強有力的反制措施。 所以,擺正産業安全、國資命運和民生福利三者的關係,是政府時刻要放在肩上的一副擔子。對三者中任何一方的過分看重,都有可能造成對另外兩方的傷害。其實,如果降價影響到了弱小國企的生存,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關掉,對國家來説,把錢分散在若干個口袋與集中在一個口袋的意義是一樣的。分拆的意義其實並不大,並不能展開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壟斷行業來説,今後的出路要麼是繼續由政府直接經營,直接管理,嚴格控制價格;要麼是引入社會資本,形成真正的市場競爭,讓國有企業和蕓蕓大眾同時享受市場的恩澤。 不管走哪條路,壟斷企業都是需要陽光的。管制下需要能夠促使自己公開信息、透明財務、披露現狀的政策陽光,市場環境裏需要能夠促進競爭、保持秩序、激發活力的法律陽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