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順差”應反哺民眾
    2007-08-21    作者:畢舸    來源:羊城晚報
  反哺民眾應成為中國在“後順差時代”的意識覺醒。貿易順差的利潤與積累,並不是一份GDP成績單等死物,在人口經濟收入的普惠上、公共服務水準的提高上、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上,請給民眾一張分享蛋糕的入場券。
  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日前在中國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貿易順差在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按照目前增速,今年中國貿易順差很可能世界第一。
  中國貿易順差攀登上世界第一,自然可喜可賀,這證明了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以及在國家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持續增長的獨特比較優勢。
  不過,在相關網友的跟帖中,一位網友如此質疑“順差奇跡”:“在外貿出口行業中佔主導位置的,大多數屬於‘三來一補’的製造型企業,附加值低,工人待遇低,對提高民眾生活水平貢獻很低。”還有一位網友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請問貿易順差高速發展之下,有幾個銅板是進百姓口袋的,尤其是製造業中的大量農民工?”
  以上言論或許有偏頗之處,但卻直接指出了一個共同的命題:隨著中國硬實力的增強,其“軟實力”也應提上議事日程。其中,“民生凈福利”是近年來國內一些地方政府頻繁提出的概念。“民生凈福利”的價值核心在於以民為本,而落實民本政策又體現在政府的管理細化、財政反哺及政策扶持上。政府需要一個可操作載體,將加大民生投入的宏觀思維轉化為民眾感受得到的權利享有,盡快完成從“藏富於國”到“藏富於民”的現代化轉型。
  反哺民眾應成為中國在“後順差時代”的意識覺醒。貿易順差的利潤與積累,並不是一份GDP成績單等死物,在人口經濟收入的普惠上、公共服務水準的提高上、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上,請給民眾一張分享蛋糕的入場券。
  今年以來,物價持續上漲,民眾生存壓力受到嚴峻考驗。雖然有消息稱廣州招聘會部分職位漲薪超100元,但這種來自市場自發的緩慢“減壓”,不足以應對民生負擔。作為社會最大的公共服務提供者、公共資源掌握者,政府有責任在家庭福利收入,繳納收入稅、國家保險稅和地方稅,獲得教育、醫療等各項福利津貼方面,起到應有的調節與救濟功能。
  首先,包括社保覆蓋面擴大以及最低工資標準提升,成為政府對外來農民工、城市低收入群體進行扶持的不二手段。通過公共財政“兜底”機制的建立及完善,保障他們不至於陷入“餓無所吃、病無所醫”的困境。與此同時,政府應適當進行分層次的稅收減免政策,通過深化個稅改革,提高個稅起徵點,達到個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二次分配功能。在民眾所言的教育、醫療、住房“新三座大山”,進行人口福利政策的優化,比如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施行、住房市場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擴大供應、社區醫療布局以及農村、農民工醫療保障體系的因地制宜設計等,都會減少民生負擔,給低收入乃至失業者提供生存底線保障。
  中國的新醫改政策正在討論制定過程中,有專家預計,完成“全民醫保”每年所需政府財政投入為2000億元;《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剛剛下發,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必然要提速;而社區醫療試點已經在不少城市全面鋪開。上述領域再加上九年制義務教育制的城鄉一體化,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實現公共財政的公益性、服務性。對於已經坐擁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並且貿易順差即將實現世界第一的政府來説,加大反哺民眾力度,朝著“藏富於民”目標堅實前行,並非可望而不可及。“世界第一順差”應反哺民眾,是民心所向,更是政府“利為民所謀”國策的具體體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