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近年來,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出現了一股“新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按照本國的經濟社會特徵,強化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維持其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支配地位。“新貿易保護主義”是當今全球經濟博弈的新形式,對中國外貿的發展也有較大的負面影響。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涉案損失每年高達300億至400億美元。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多邊貿易體制的強化,關稅等傳統貿易保護手段功能弱化。與此同時,全球發生的産業分工轉移,資本、技術流動也形成了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競爭力變遷,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發達國家便以規避多邊貿易制度約束的方式,推出了“新貿易保護主義”。 “新貿易保護主義”有幾個特徵: 其一,在多邊貿易體制的空間內打“合法”的傳統貿易保護牌,如反傾銷、反補貼等。其二,根據自己的經濟社會的先發優勢,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後發劣勢,創造種種新的貿易壁壘,如技術標準壁壘、綠色環保壁壘、知識産權壁壘、勞工標準壁壘,等等。其三,貿易保護的範圍在擴延,不僅包括貨物貿易,還延伸至服務貿易、金融、匯率、知識産權等領域。其四,對核心技術實行壟斷性保護,歧視性地要價。其五,直接挑戰世貿規則,如美國運用其國內“301”條款採取單邊貿易制裁措施。 “新貿易保護主義”是經濟全球化中的逆流和漩渦,它會使多邊貿易體制脆弱化無益於全球經濟要素更順暢地流動、更合理地組合,也無益於全球社會發展均衡。從長遠看,則無益於全球環保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這種手段玩過了頭,也會傷及發達國家自身的經濟。 對中國而言,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似只有積極參與博弈,埋頭苦練“內功”一途。對外,在現今的體制和規則下,該説的話要説,該打的官司要打,該採取的反措施要採取。商場如戰場,與狼共舞,就要有狼一樣的生存競爭意識。對內,要適應世界貿易的形勢和環境,及時調整産業結構,加大國家經濟內需拉動的比重。要着力提高産業的技術檔次,包括環保要求,掌握更多的自主核心技術。對一個企業和産品而言,經濟競爭力的最高境界是:讓客戶無它選擇,讓對手也無話可説,無可抱怨。中國的産業和産品要努力攀登這樣的高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