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渣打銀行在南京開始大規模招人了!但結果卻出人預料:面對“誘惑”,不少中資銀行骨幹並不太願意去應聘。
在人們的印象中,外資企業往往是高薪的代名詞。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不少中資銀行骨幹不太願意去”的情況呢?
我認為,這首先説明內資銀行的收入難以想象。據介紹,低級崗位,外資銀行收入低於中資銀行;中級崗位,雙方差距不大;高級崗位,外資銀行遠高於中資銀行。而儘管我們知道內資銀行的員工收入高,但具體多高又有多少人清楚?
其次,這説明內資銀行中存在太多的“福利腐敗”。據介紹,在福利方面,外資銀行沒有中資銀行這麼“豐富多彩”。除了國家規定的三險一金以外,一般的房貼、車貼、飯貼等福利都沒有。
還有,這説明內資壟斷企業的日子太安逸。某大銀行的吳先生&&,他不考慮去外資銀行工作。他説:“外資銀行是個不錯的平台,但競爭壓力大,工作強度超高,我同學在那兒,每天加班是保留曲目,任務的核算指標要求非常嚴格。我現在旱澇保收,沒事還能打打麻將,多好。”
另外,這説明內資銀行在管理方面還有着太大的差距。一名銀行資深人士説:給我二十萬的年薪,但是要求除了渣打銀行規定的之外,其他事都不能做,請客戶有規矩,被客戶請更是非經批准不得前往。這和中資銀行的“放手去幹”的傳統不一樣,外快也就沒有了。
這樣説來,外資銀行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內資銀行和人家的差距“絕對不是挺大,而是相當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