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會出現幾家大艦隊式的企業集團,一萬家垂直網站,十萬人眾籌出書,百萬個愛好者舉牌藝術品拍賣,千萬個粉絲點播歌曲與虛擬現場互動,億萬人的移動視頻傳閱,無限可能的企業市值。”談及文化産業未來發展趨勢,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今日&&。
第一屆中國互聯網文化産業論壇今日在北京大學舉行。陳少峰在論壇上&&,2014年文化産業呈現三大趨勢:産業變動加速、人們對移動互聯網的依賴性持續增強、文化産業內部結構變化顯著。
關於産業變動加速,陳少峰説,去年共有1600億元資金涌向文化産業,“最顯著的一件事就是並購,平均每6天就會出現一起並購案,做餐飲的、做地産的、做互聯網的等等都在並購文化産業。”
而文化産業內部結構變化,許多業內人士也都感受到了。陳少峰預計,到2016年底互聯網文化産業將佔70%;傳統媒體佔10%;藝術品與工藝美術、娛樂設備等佔10%;體驗(電影、演出、曲藝、卡拉OK)娛樂和主題公園、設計佔另一個10%。
陳少峰説,當下互聯網一體化趨勢加速,移動終端加速上網,以核心平台企業為主,互聯網企業主導的並購與資源整合正在加速文化傳媒企業兩極分化。
與傳統商業模式不同的是,移動互聯網帶來娛樂無邊界,平台無邊界,同時大規模互動與個性化圈子的統一形成商業模式的多樣性,營銷規模與收入也隨之壯大。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更注重面向未來的市場地位,互聯網生態中創新與企業成長速度加快,微店的興起就是證明。
陳少峰認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商業模式及創新趨勢是平台為王。傳統文化産業搬到互聯網上,將形成包括技術平台、零售平台、娛樂平台、資源整合平台、營銷平台等在內的大平台與小平台並存的局面,專業垂直頻道大行其道,O2O(線上統合線下)的模式更流行。
他強調,版權整合與産業鏈模式在未來的發展中更重要。在內容為王的新形勢下,視頻網站將面臨重新洗牌。未來基於互聯網的文化産業,演出(授課)直播模式、眾籌股權投資與新的文化金融模式、對接線下的營銷與傳播平台、植入廣告、大明星合作引導粉絲經濟的模式、技術引導營銷模式、長期股權投資增值模式等都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