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客觀了解中國和世界金融問題
2014-12-01    作者:王健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非常高興向大家推薦劉海影先生的新書。和劉海影先生第一次見面是在2012年初,我到北京參加第一財經研究院組織的一個座談會。當時美聯儲剛剛執行了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QE2),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新興市場的各種強烈不滿。我在那次座談會上也成為眾人炮轟的對象。大家紛紛指責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是美國向其他國家轉移國內的房地産危機,通過濫發鈔票把通脹和金融危機轉嫁給發展中國家。我反復解釋了量化寬鬆政策背後的經濟學邏輯,並強調美聯儲的目的是為刺激美國經濟盡快復蘇,並非轉嫁危機,而中國經濟中出現的問題更主要由國內政策造成。但在量化寬鬆政策之後,中國正好經歷了高通脹和房地産泡沫的瘋狂膨脹,這種相關性讓很多人固執地認為中國2010年之後的通脹和房地産泡沫就是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造成的。

  而劉海影先生並沒有根據經濟現象表面的相關性匆忙下結論,而是用翔實的數據和一致的邏輯性強調,中國的通脹和房地産泡沫問題並非主要由量化寬鬆等外部原因造成,而是國內4萬億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造成,為我的觀點提供了很多數據支持。劉海影先生這種強調利用數據和經濟模型考慮問題的態度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隨後我們又在北京和上海的各種會議上有過多次接觸,雖然我們有時對經濟問題的判斷也會有所分歧,但雙方都能把彼此間的討論建立在經濟學理論和現實數據的基礎之上,因此每次的交流都非常愉快。

  閱讀完本書,我感覺這是劉海影先生對過去兩年研究成果的一個總結,體現了他以數據和經濟學理論思考的習慣,非常值得一讀。尤其是書中對兩個問題的分析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關於中國經濟的落伍和最近30年的經濟發展奇跡。二是對中國過去幾年堆積起來的巨大債務和影子銀行,以及它們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的分析。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強調,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著燦爛的文化和歷史。中國在經濟上也一直是傲視全球的世界強國,直到最近一兩百年才逐漸落後並曾經被各國列強欺壓。然而劉海影用詳盡的數據證實,事實並非如此。自古以來,中國經濟的總量雖然很大,但人均産量和其他國家相比並不高,可以説是大而不強,強而不富。這個結果雖然聽起來讓人喪氣,但也是讓人驚醒、發人深思的一劑良藥。

  大而不強,強而不富,富而不能安居樂業這種現象,直到現在也是困擾中國經濟的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總量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並且在不遠的將來也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中國的人均GDP排名仍然很低,排在世界上90名左右。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作為生活在海外的中國人,我可以深切體會到這種變化,並深深感到驕傲,但中國最近的一些盲目樂觀情緒也讓我非常憂慮。有人宣揚中國經濟很特殊,西方經濟學理論和發展模式不適合中國。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不少人開始懷疑市場經濟,重新提倡政府干預經濟,走國家資本主義的模式。劉海影不僅分析了中國經濟在過去幾百年這個大背景下為何落後,還聚焦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奇跡,用已知的經濟學理論解釋中國的經濟發展,並指出了這種發展模式造成的扭曲和隱患。通過長短結合,劉海影為觀察和理解中國經濟提供了一個全方位視角。

  行&&者半九十。中國經濟在追趕世界強國的進程中可以説還遠遠沒有達到“九十”的程度。只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尊重已知的經濟規律,中國經濟才能持續快速地前進。相信閱讀本書會讓大家對中國經濟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本書對過去幾年政府債務急劇擴張的分析也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各國經濟哀鴻遍野。中國及時推出4萬億財政刺激計劃,應對危機。雖然4萬億當時穩定了中國經濟,但也造成了長期負面效果。當時地方政府抓住4萬億擴張政策的機會,利用地方債務&&融資,通過房地産和基礎建設投資拉動本地GDP增長。信貸在短期內的迅速擴張造成了中國隨後的高通脹和房地産泡沫,迫使政府不得不急剎車,收緊信貸規模。但由於房地産和基礎投資屬於長期投資,除非允許大規模破産,杠桿不可能短期內降下來。在正常信貸渠道被收緊,但維持長期投資的資金需求依然高漲的背景下,信託、理財和銀行間業務等影子銀行系統迅速膨脹,加大了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現在回頭再看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的高通脹、房地産泡沫、地方債和影子銀行等一系列問題,顯然它們主要是由國內政策失誤,而非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造成的。這些情況完全印證了2012年我和劉海影初次見面時,我們在座談會上表達的觀點。

  全書語言流暢,分析深入淺出,觀點立足於邏輯框架和數據支持,讀來非常有 啟發性。強烈推薦本書給金融市場從業人員、政府和研究機構的經濟管理和研究人員、財經媒體人以及對經濟及金融感興趣的大專院校在校學生和老師。

(美聯儲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兼政策顧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不讀書”與數字化時代的讀書
葉華《畫筆記:戰爭•人》讀書會
揚•馬特爾與總理的寂寞讀書會
讀書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夜半讀書:追尋片刻安寧
 
頻道精選:
【思想】千億資金棄樓市進股市折射啥? 2013-06-14
【讀書】皮凱蒂:財富分配不均是世界性問題 2014-12-03
【財智】降息利好股債雙市 跨年度行情可期 2014-11-28
【深度】長江管理體制改革改成了“爛尾工程” 2014-12-0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