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來引領變革
2014-11-28    作者:彼得•聖吉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能夠向中國朋友隆重推薦這本新書,我真是深感榮幸。將近 20 年前,奧托夏莫和凱特琳考費爾兩人從德國來到美國,加入了麻省理工學院組織學習中心。我們共事至今,而該中心也成長為國際學習型組織學會(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SoL)——索奧全球。在此過程當中,兩人的工作也凝結為一個與索奧全球並駕齊驅的變革領導者全球網絡——自然流現學院。

    在過去幾年裏,我們也有幸共同將這些前沿的理念和變革方法帶到中國。雖然這個項目還處於萌芽階段,不過到目前為止,所取得的成果還是十分鼓舞人心的。此外我也相信,只要中國商界和社會企業家們以及政府領導人使用這些工具來培養自身的技能,他們就會以卓越的表現持續提升基於覺察力的系統變革生發場域,所有人都將受益。

    這個正在生成的場域指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哲學意義和實踐意義又是什麼?它與那些更常見的變革方式相比區別在哪?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必須思考的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最困難的問題的本質。

    在當今世界,到處都充斥着深刻的系統問題,現有機構和領導力框架的能力完全不足以解決。全球氣候失衡,生態系統被破壞,重要自然資源被濫用(比如漁業、森林和水資源) ,貧富差距在日益加劇。數十億人口有着提高物質生活標準的合理願望,然而物質增長又在持續逼近自然環境的極限。雖然我們都意識到了這些系統挑戰的存在,但首要的一點是要認識到,這些都不是人類刻意為之的結果。沒有人想刻意製造出氣候變化、物種滅絕、全球性貧困、社會動蕩和衝突。所有的問題都是當今商業、政治、金融、教育系統運作和互動造成的。簡言之,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始料不及的後果。奧托夏莫將其精準深刻地描述為 “個人意願與集體結果之間的鴻溝”。

    這種意願與結果之間的鴻溝可見於系統的所有層面上:家庭、公司、工業、城市和國家——即使中國這樣成功的國家也不例外。中國在幾十年間就使億萬人口擺脫了貧困,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目前也同樣面臨着社會和環境的不平衡,威脅着其持續發展的進程。而這種正在生成的、基於覺察力的系統變革場域可以化解意願與結果之間的鴻溝。

    塑造當今世界的系統之所以如此運作,原因還是在於人類的運作方式,即人們思考和互動的方式。工業時代在重塑世界經濟和社會的同時也在影響着人們的世界觀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我們的思維模式的機械化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歷史至高點,而這些又都潛移默化地體現在所有的機構裏。公司的管理者們只考慮産出和經濟效益, 卻幾乎不考慮這樣做會給周圍的人、 社區和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公司變成了製造利潤的機器。學校也似乎成為了製造“畢業生”的流水線,而忽略了要關注學生的人性化發展。政府機構也如出一轍,空有一腔為國為民的抱負,實際運作起來卻略顯狹隘,各自為政。政府的本意是服務於民,然而實際上,卻為民眾增加了很多社會問題,最後又無力應對問題的系統根源。

    如果只想要改變系統運作的方式,而沒有想到要去改變形成這些系統的思維和行動習慣,無疑是不明智的。這正是基於覺察力的系統變革所涉及的領域:首先幫助那些形成系統的個體、團隊和網絡來轉變思考和行為模式,使其變得更有系統性, 進而再轉變影響我們生活的系統。這種方式整合了變革的“內在”和“外在”雙重維度,目的在於得到更加根本和持久的改善,這也是它與大多數變革方式的區別所在。

    《U 型理論》(Theory U) 以及本書為啟動和持續推進變革提供了指導性理念以及實用工具和方法。例如, “學習之旅”這類工具使得人們能夠直接“感知”他們意圖轉變的系統;又如“夥伴影子學習” (peer shadowing)能夠幫助人們切身體會處在系統中其他部分的同事的感受;還有“案例診斷”展示了團隊成員如何幫助彼此更加打開,接受解決難題的新方式; “快速塑造原型”則可以幫助人們將洞見盡快轉變為行動,在面臨複雜問題時通過實幹進行學習,從而開發技能。

    在過去幾年裏,我們合作過的中國商界和政界領導者都已經卓有成效地將這些工具應用於實踐當中,多年來毫無進展的系統難題在數月間就得到了顯著的緩解。這些理念和工具同時也具備了深遠的覺知吸引力。我們聽到有着 20 年實踐經驗的資深管理者説“打開思維和心靈”對於新變革方式的能力開發,對於自己和他人做出新的承諾是十分重要的。雖然對於中國大多數管理者和變革型領導者們來説,這個項目還是新生事物,但我們堅信一旦開始採用這些理念和工具,他們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充滿覺知、自然而然的過程。

    對於熟悉《第五項修煉》 、系統思考以及組織學習工具的中國變革領導者來説,你們會發現在此基礎上打造的自然流現工具,更加清晰地闡釋了覺察力和意願中的潛在轉變的重要性。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這些理念闡釋得不夠明確,因為那時我們了解得還不夠深入,此外還擔心忙碌的實踐工作者們可能無暇顧及這樣的哲學話題。然而今日形勢已有所變化。而自從有了《U 型理論》和《U 型變革》之後,我們的理解程度更上一層樓,並且也知道如果忙碌的變革領導者們所追尋的是深層次的變革過程,那麼這些正是他們需要的方法。這些變革領導者們深知,在人類目前所處的時代中,個人發展和才華橫溢的個體領導者已經遠遠不夠,如今,真正的要點在於集體領導力和集體修煉。

    多年以來,南懷瑾大師一直是我的老師。儘管他於 2012 年過世了,但他的教導我依然銘記於心。記得最後拜訪“南師”的時候,他曾説過:“集體的因果業力是無法由個人英雄行為化解的。” “集體的因果業力”真的是對當前困境的精準描述。我們繼承了一整套結構、理念假設和運作方式的現行系統,並把這些傳遞下去,體現在學校、商界、政府、市場和媒體中。

    西方對“因果業力”一詞有着很大的誤解。在東方的傳統文化中,這個詞是指我們與生俱來的“因緣” 。事實上,從整個系統的角度來看,集體層面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我們所創造的一切已經不只是存在於一位領導者(或領導者們)的一生中,而是會直接通過形成體系的文化、語言和慣性思維傳承下去,並且明顯可見於人們的言談、舉止、着裝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

    關鍵問題在於,如何才能使這種“集體的因果業力”正向進化,從而讓創造出的社會系統越來越有能力為人們帶來福祉,彌合個人意願和集體結果之間的鴻溝?運動員們和樂隊成員們都十分明了集體修煉的重要性,他們很看重團隊學習以及打造共同願景。然而,當談到公司、學校、城市和政府時,我們對相關領域卻知之甚少。

    而 U 型理論的工具代表了此方面的巨大進步,因為它們能夠在系統的多個層級上實現共同感知和共同創造,從個體到團隊再到大型社會系統。這樣一來,這些工具就足以應對當前變革方式中的兩大局限性:規模和意識。經濟進化矩陣圖(見第 3 章)就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同時整合了所有社會層級以及數個覺察力和意識層級。

    奧托和我會繼續與中國的優秀同事們合作,測試並改善這些理念和工具。接下來,我們希望很快就能在中國為這個項目共同創建一個創新中樞,本書最後一章已經有提到。此類創新中樞能夠營造出支持空間,應對規模化變革的挑戰,同時也可以使人類發展與意識的作用在多元化背景下得以凸顯出來,很多全心投入的個體和團隊正在此背景下致力於解決中國最嚴峻的一些問題。從我們過去這幾年的經驗來看,中國一定會成為這個方面真正的領軍人,並且假以時日,也一定會帶來意義深遠的創新。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讀者明白,為什麼在此時此刻推薦這本新書讓我如此地興奮。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在 21 世紀的今天,它將開創舊工業時代的一個新篇章,還是幫助我們踏上一條全新的旅途,結果令人期待!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索奧全球學習型組織學會創始主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不讀書”與數字化時代的讀書
葉華《畫筆記:戰爭•人》讀書會
揚•馬特爾與總理的寂寞讀書會
讀書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夜半讀書:追尋片刻安寧
 
頻道精選:
【思想】降息後該如何重配你的資産 2013-06-14
【讀書】理性客觀地了解中國和世界金融問題 2014-12-01
【財智】降息利好股債雙市 跨年度行情可期 2014-11-28
【深度】“諸侯經濟”阻礙長江産業鏈自然延伸 2014-12-01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