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上市首日收盤報93.89美元,總市值達2314億美元,阿里成中國最大互聯網上市公司,也成為美國甚至全球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科技股IPO項目。
馬雲是這個時代的傳奇,但他並不是神話。上天在寵愛他之前,先是跟他開了幾個小玩笑,一是他的身高和長相非常“謙虛”,二是他的考學及創業經歷非常“勵志”,三是第一次赴美融資被30位VC同時拒絕的經歷頗有些“傳奇”色彩。在而後阿里巴巴風生水起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的爭議與批評與馬雲如影隨形,但不管多少曲折、多少委屈,最終都成就了今天笑傲江湖開啟阿里時代的馬雲。
回顧馬雲的創業成長路徑,其中充滿了艱辛,他犯過的錯誤不比別人少,卻取得了他人難以企及的成績。原因何在?
《穿布鞋的馬雲》從馬雲1992年第一次創業成立海博翻譯社起筆,歷數決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個節點,其中既有馬雲由於缺乏創業經驗犯下的錯誤,也有馬雲在事業風生水起時因盲目自負而付出的代價,以及馬雲一次次在關鍵時間節點,帶領阿里團隊創下互聯網奇蹟的成功經歷。沿着該書的時間節點順序,馬雲一步步布局互聯網生態系統的戰略規劃漸漸清晰,同時馬雲的優缺點也浮出水面。
筆者認為,“穿布鞋”的馬雲是一個胸懷天下又目空一切的時代“攪局者”。
説馬雲胸懷天下,是因為他要率領阿里團隊建立的絕非僅僅是B2B、C2C以及B2C的商業模式,而是互聯網上新的生態系統。為了構建這個生態環境,他建立起了商家、客戶的網上信用體系,不斷促進商業信息的透明化、公開化,教會消費者明辨真偽,提升維權意識,甚至劍指國有銀行體系,瓦解松動了銀行業亂收費的積弊。他看不慣什麼就要改變什麼,而這種改變絕不從抱怨開始,而是以行動為引,一點一點潤物無聲。
説馬雲藐視一切是因為他經常口出“狂言”。其實,馬雲藐視的並不是投資者,而是單純的金錢。對於馬雲而言,資金並不等值,而且還有好壞之分,一個沒有長遠眼光的投資者強勢介入,對於阿里而言絕非好事。
關於阿里,我們還有幾個隱憂:一個是阿里與騰訊頻頻交火,在移動互聯領域的電子商務之戰,最終將是一家獨大,還是雙峰並立?二是阿里布局的生態系統,延伸過長的産業鏈條是否會分散阿里的注意力?另一個話題現在談及雖然還為時過早,但有雄心要橫跨三個世紀的阿里公司卻終將面對,當創業者一代創新乏力之時,新一代的接班人是否挑得起這個問鼎世界互聯網巔峰企業的大梁?
結果無論如何,馬雲及阿里在改變自己的同時,已然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