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缺少什麼?
2014-09-26    作者:金碚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一位跨國公司的高管曾與我談起中國企業近30多年來的進步,儘管對其成就稱讚有加,同時,對其不足則也尖銳地指出:“中國企業不懂得什麼是品牌,他們以為只要通過突擊式的策略就可以在短期內打造出所謂知名品牌。”

  這是一個切中要害的忠告。品牌與一個國家的工業文明和社會心態有着密切的關係。比如,德國品牌紮實的背後是其深厚的工業文明精神,從社會的理念到家庭、教育觀念,與中國有很多不同。可以説,德國的教育是把孩子培養的走上生産第一線,而中國的教育則是把孩子培養的離開生産第一線。

  德國有很強的工匠意識和工程師精神,家庭裏培養出一個技工會很自豪,社會、教育體系把人才推向實體經濟。美國工業文化具有很強的創新精神,“動手”意識也較強。儘管美國具有發展虛擬經濟的傾向,但鼓勵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仍然是其深厚的社會文化。他們所謂的“美國夢”就包括一個人通過扎紮實實做成一個産品或者實業而實現自己進入中産階級的目標。

  中國尚未形成普遍的現代工業文明精神。中國是一個農業文明的國度。農業的基本特點是“種地生財”,農民最大的理想是成為“地主”。當進入工業化時代,中國自然産生了三種文化:第一是採掘文化,“挖地生財”;第二是地産文化,“佔地生財”;第三個是借貸文化,“以錢生錢”。顯然這三種文化是農民和地主的經營理念的延伸。而工業文明最根本的是製造文明:需要有技術創新、工藝進步,要有扎紮實實、精益求精、耐心執着的“匠心”,可以叫“以技生財”。

  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必須基於以製造文明為核心的現代工業文明之上。要把自己的産品做好,做産品不能只是為了短期賺快錢,而一旦有了更好的賺錢機會就隨時準備轉行;稍有錢就趕快從企業家變為資本家(投資家)。這樣是難以培育起真正強大價值的品牌的。

  只有在把産品作為長期事業來做,在這個基礎上實行綜合的品牌發展戰略,才可能做成強大的品牌。因此,品牌發展絕不能急於求成。而當前中國品牌發展最大的障礙就是整個社會嚴重缺乏“耐心”!

  0000品牌最基礎的東西還是腳踏實地地做出好東西,做出紮實的産品。這還不夠,最後得把這個好東西植入消費者的心理,這才是真正的品牌根基。

  中國大多數産業在技術和質量上同先進國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首先要深刻認識這個事實,不要以大充強,以規模衡量品牌價值,以快造名。同時,品牌發展應成為我們的百年大計,求實不求快。

  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工業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品牌發展的社會條件正在逐漸形成。中國品牌如何走?當前業界缺少一套系統的研究和統一的共識。今天,我很高興看到徐浩然和劉曉午兩位優秀品牌專家進行的品牌案例的研究和分析,《首席品牌官日誌》理論&&實際,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出中國的品牌模型和方法,我為他們的品牌研究成果感到高興,並向讀者推薦。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工經所長、中國經營報社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揚•馬特爾與總理的寂寞讀書會
讀書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夜半讀書:追尋片刻安寧
讀書是讀一顆高拔靈魂的思考
讀書,為了遇見更好的世界
 
頻道精選:
【思想】“吃空餉”是編制管理滯後的體現 2013-06-14
【讀書】創新必須是有效的 2014-09-15
【財智】雙輪驅動 四大主題分享結構性投資盛宴 2014-09-29
【深度】海南離島免稅店火爆難擋“肥水外流” 2014-09-30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