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凱恩斯的經濟思想
2014-09-24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四、 凱恩斯經濟學的負面效應啟示我們科學地看待經濟周期

  凱恩斯經濟學被各國政府視為圭臬,視為創造繁榮的利器。也不知道是經濟本身發展的結果,還是凱恩斯經濟學指導的經濟政策實施的結果,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國家的經濟確實在比較穩定的發展。然而到了70年代,卻出現了雖然這種政策始料未及,但卻必然潛在的滯脹,即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滯並存,於是引發了凱恩斯革命之革命,其中包括貨幣主義、供給學派,而最有預見性的則是奧地利學派。對此,我們將在下面詳細介紹。

  我們這裡想説的是,凱恩斯的理論以及在凱恩斯經濟理論指導下制定的經濟政策,之所以出現了滯脹的後果,首先是忽視了人們的理性預期及自我保護。由於人們意識到實行擴張性政策會造成價格上漲,所以會通過自我加價保護自己的利益。當所有的利益群體都加了一圈價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價格上去了,但經濟卻沒有實實在在的發展。

  其次,多發貨幣是一種很不好的政策。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裏,貨幣只是一個交換的媒介,例如一隻綿羊等於兩把斧頭,斧頭既是貨幣,又是實實在在的財富。把以上的例子換成更為現代的例子,如8隻麵包換一雙鞋,8隻麵包就是貨幣。出現了紙幣之後可以先把8隻麵包換成8元錢,再用8元錢去買價值8元錢的鞋。現在麵包還是8隻,想買兩雙鞋,銀行多發了8元錢,一共16元錢。16元錢給了製鞋人後,他會發現當他用第一個8元錢買完相關材料後,第二個8元錢已經買不到東西了。多發貨幣會給人一種錯覺,似乎可以用這些多發的錢建1000平方米的房子,但當你建到500平方米的時候,你會發現剩下的錢已經買不到東西了。多發貨幣還會造成新的不公平:那些能得到增發的貨幣,會水漲船高的人的利益不會受損,甚至還會借機獲得新的福利。那些沒有水漲船高的人的利益就要受損。2008年中國政府四萬億元投資救市政策中的國有企業就是受益者,民營企業和銀行裏存着養老金的群體就是利益受損者。

  最後,沒有認識到危機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機制,對經濟過熱時期形成的泡沫以及對經濟秩序的破壞具有修正作用。

  迄今以來的人類歷史就是通過一波接一波、一個接一個周期向前發展的,沒有周期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裏,經濟周期通常表現為危機、蕭條、復蘇、高漲四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是周而復始的,不同的是有時候周期長一點,有時候周期短一點,有時候這個階段長一點,有時候另外的階段長一點。當然,人們都希望高漲階段越長越好,最好永遠是高漲階段。然而正如一年四季不可能永遠都是夏天一樣,經濟發展也不可能永遠都是高漲。

  我們經常講市場經濟的機制,事實上,危機本是就是市場經濟的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那些引領快速發展的産業領域,通常會吸引大量的投資,人們高歌猛進,其中不乏泡沫,危機就是為快速前進的經濟列車踩剎車,就是把快速發展時期積累的問題集中地、一次性地加以解決,就是強制性地擠出泡沫,強制性地淘汰落後,調整和提升結構,刺激創新。馬克思曾經指出,固定資本的更新是資本主義走出危機的契機,講的正是這個意思。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經濟周期中危機階段的強制性淘汰,或許不會有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國家之所以能夠不斷創新,大概就在於危機的強制性。危機與創新的交替形成了周期。

  有時人們把危機當作不好的事情,馬克思曾經以魯濱遜的一切在社會範圍內的重演,以社會將有計劃地分配社會勞動予各個部門的取消市場經濟的設想消除經濟危機。然而,實踐中由於計劃者的知識和信息有限,加之特別強烈的主觀價值取向,結果人為地製造了更大的危機。人們之所以最終通過幾十年的計劃經濟的實踐在比較中選擇了市場經濟,就是因為相比較而言,市場經濟的社會組織成本更小。

  凱恩斯的整個設想就是要通過政府擴大支出,注入貨幣刺激復蘇。然而經濟危機之所以爆發,這其中通常有結構性問題、産能過剩問題。大量貨幣的注入只能“平面”地恢復,只能在更大規模上複製原來的産業結構,甚至使結構問題、産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應當認識到淘汰的積極作用,沒有淘汰就沒有調整和重組。凱恩斯的經濟政策主張是一種淡化淘汰的平面復蘇,取消淘汰的更大規模的復蘇只能是滯脹。這樣的復蘇是靠外力打強心劑恢復起來的,一旦停止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這種強心劑,經濟就會二次跌入低谷。

  危機的意義如此,我們接受市場經濟的本意就在於接受市場經濟的機制,危機就是市場經濟的重要機制。凱恩斯主義的問題在於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或者説對此認識不夠。既然危機如同人體感冒發燒一樣,就應當以平常心對待危機,千萬不能反應過度。感冒本來是排毒,是人體的自然調整,感冒一來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其深層次的矛盾卻被掩蓋。西方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歷史以及經濟理論的演繹,或者説凱恩斯革命之革命,正是説明面對危機不能反應過度,過度的反應可能會人為地製造短暫的復蘇和繁榮,但接下來必定是滯脹。有學者曾經做過如此的評論:自從凱恩斯主義誕生以後,西方民主政府再也不用擔心由於經濟蕭條導致本屆政府的下&了,它們完全可以花錢製造一場繁榮,然而緊接而來的是滯脹。面對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危機,我們多少有點反應過度,然而緊接着就是資源浪費、重復建設、錯失結構調整的良機。人們不應反應過度,應當給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留下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我們要做的是健全和修補市場,尊重市場,而不是頻繁的宏觀調控。這就是西方宏觀經濟理論遺産的現實意義。


123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揚•馬特爾與總理的寂寞讀書會
讀書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夜半讀書:追尋片刻安寧
讀書是讀一顆高拔靈魂的思考
讀書,為了遇見更好的世界
 
頻道精選:
【思想】松綁房貸應謹慎 2013-06-14
【讀書】相關性,品牌唯一的出路 2014-09-22
【財智】股市期市雙跌 長陰線將市場拉回調整軌道 2014-09-23
【深度】地方政府難捨産能過剩企業 産能越化解越多 2014-09-23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