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 財智
|
經參 思想
|
經參 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濟參考網讀書頻道
第三章 美蘇新紀元
我們又見面了 羅納德 裏根的批評者和支持者都知道裏根有堅定的信仰,除此之外,還有對蘇聯人不折不扣的反感。直到我在1980 年對他的總統競選進行報道時,才意外發現他個性中也另外一面:樂觀向上、相信人性。一天,我在競選專機上採訪裏根,他指着窗外可見的房屋與游泳池説,如果他能帶着一位共産主義領導人乘直升機翱翔在美國郊區上空,然後帶他去逛食品雜貨店和購物商場,他就能讓這位領導人不再信仰共産主義。他積極反共,卻又和藹樂觀,這兩個對立的特質在他開始與蘇聯時任領導人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接觸時此消彼長。我覺得這種關係很有趣。在他們兩個人準備1987 年的第三次會晤時,我寫了這篇開篇語,作為《時代周刊》的封面報道發表了。 美國前總統哈裏 杜魯門曾對比過“喬叔叔”斯大林與美國堪薩斯城政首托馬斯 彭德格斯特(Thomas Pendergast):兩個人都是狡猾的政客,善於操縱政治,還總是與其他政治家討價還價。自那以後的所有美國總統都想用自己的方式與蘇聯較量一番,只是手段都不夠高明,就連羅納德 裏根也未能免俗。這位美國影視演員協會前會長説,在日內瓦與米哈伊爾 戈爾巴喬夫接觸之前,他想起了與演藝界老牌大腕打交道的日子。上周,在恭候這位全世界最不可思議的新秀(戈爾巴喬夫)駕到時,裏根做了一個更為恰當的自比。“我不嫉妒他的知名度,”裏根對佛羅裏達州傑克遜維爾市的學生説,“好傢伙,我要和明星埃羅爾 弗林(Errol Flynn) 同&爭輝了。” 視頻時代的外交模式是:合演明星在地球村裏舉行峰會。本週,裏根和戈爾巴喬夫將進行第三次視頻會晤,這個節奏趕上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和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美蘇和解關鍵時期的會面頻率了。不僅如此,兩個人在1988 年還要舉行莫斯科會談,這將刷新兩國元首會晤頻率的世界紀錄。誰能想到這麼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會見得如此頻繁呢? 於是政治星象出現了罕見的一幕——兩條毫不相干的軌道連成了直線:裏根在位後期和戈爾巴喬夫執政前期出現了時間交集。兩個人在各自國內都面臨着種種政治問題——蘇聯共産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局面的混亂,不亞於美國國會的處境——因而他們意識到可以通過多次成功會晤來鞏固權力。兩國都處在經濟低迷的旋渦中:蘇聯正在冒險進行經濟改革,而美國經濟的“晴雨表”道琼斯指數也跌到了谷底。 兩位國家元首的幾次會晤體現出一個高尚的人類想法,其實更像一個典型的美國式想法:世界衝突是由誤會引起的,如果能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談,我們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和多數“高尚”的想法一樣,這個想法聽上去有點兒道理。會談可以降低世界的“血壓”。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總是伴隨着價值觀的衝突和國家利益的矛盾,而世界上最權威的兩位領導人互相示好似乎就能給歷史的車輪加點潤滑劑。同樣,和多數“高尚”的想法一樣,這個想法存在危險:無論是美國總統還是民眾,都不應該受蒙蔽去相信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友好關係能一笑泯恩仇,將東西方40 年的分歧一筆勾銷。電視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就重大問題表達個人觀點的機會,不僅是那些總統,每個人都可以出鏡:戈爾巴喬夫上周到美國演播室會客間接受了訪談,緊接着是12 位美國總統候選人進行電視辯論,然後就是前總統裏根接受訪 談。全美國的人都有機會親自打量每一個出鏡的人。面帶笑容的戈爾巴喬夫霸氣外露——儘管美國人希望自己的領導人也擁有這樣的氣勢——他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知名主持人湯姆 布羅考(Tom Brokaw)當成言辭犀利的學生對待。周二總統候選人辯論時,布羅考又把他們當作小學生對待。每個人都變成電視名人的情形讓人有點擔心:戈爾巴喬夫——美國的全球勁敵,蘇聯的領導人——在多次民意調查中以2:1 的支持率完勝當周電視節目評選,支持率和總統優勝者相當,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裏根。 電視時代常發生的事情是人物在電視內外表現不一,戈爾巴喬夫在電視中樹立的形象與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所言所行相去甚遠,他説:柏林墻是民主德國建立的,目的是抵制外來干涉;莫斯科限制國人出境是為了挫敗西方挖走人才的陰謀;蘇聯在阿富汗駐軍是因為阿富汗屢次請求庇護以阻止外國顛覆;蘇聯正在開展“星球大戰”計劃等。 美國與蘇聯很少就兩國之間的根本分歧討價還價,會晤議程上出現更多的是人權、地區衝突和其他類似的話題,但也很少達成一致。因此,軍備控製成了超級大國外交的核心議題。他們把並不適合作為實戰武器的核導彈當作軍備實力的象徵並加以部署操控,幾乎不考慮核導彈的潛在危險被激發的可能性。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輕鬆成交,至少比大國在其他方面的動作達成一致要容易。 批評裏根的保守派指摘他近期的衝動行為源於令人毛骨悚然的南希主義——在他那愛夫心切的妻子南希 戴維斯的慫恿下,他想做出點歷史成績。如果每個年輕的參議員每日清晨在鏡子裏都能看見一個未來的總統,那麼每個總統也會從鏡子裏看見一個有望成為和事佬的人。但這並沒有什麼不妥——向歷史看齊總比迎合那些難以取悅的政治選民要強。 而大失所望的右派則犯了一個自由主義者多年來都在犯的錯誤,即誤以為裏根不會言出必行。他上任後鼓吹以前的軍備談判存在“致命缺陷”,因為之前總是力圖“限制”而非“減少” 核武器。即便裏根致力於加強軍事力量,他也堅持認為談判的目的是促使蘇聯商議“切實減核”。也許他從一開始就這麼認為,也可能(裏根在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是因為他重復的次數太多了,於是連自己都相信了。無論是哪種情況,裏根現在讓每個人都感到失望——從曾經的無核論者到曾在當前危險委員會為他效力的強硬派——他準備將自己的話付諸實踐了。 裏根顯然沉浸在成為偉大的裁軍支持者的美夢中,這使得保守派很不安。在過去整整一週的時間裏,裏根每天都在努力地揮舞他的反共文件以平復他們的情緒。在與傳統基金會對話時,他猛烈抨擊克裏姆林宮的鎮壓行為,重申對世界範圍內反蘇聯的自由鬥士的支持。在接受網絡節目採訪時,裏根宣稱“從發表關於‘邪惡帝國’(指蘇聯)的演講以來,我的立場就沒有動搖過”。 然而,裏根在電視節目裏最驚人的論調是,他斥責指摘其軍備控制協議的保守派。“一些反對我的人,”他説,“在他們思想深處,其實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裏根自己卻不這樣想,他覺得自己如果能帶戈爾巴喬夫一起乘直升機翱翔在泳池星羅棋佈的美國居民區上空,那位馬克思主義者可能也會與他達成共識。
第
1
2
3
4
5
6
7
8
頁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