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互聯網下一波潮涌
2014-08-01    作者:葉健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20年前,中國正式進入互聯網時代,瀛海威等一批創業者聞風而起,新浪、搜狐、網易,歷經大浪淘沙存活至今——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將信息放到了網上;10年前,中國開啟電子商務時代,以阿里巴巴為代表電商企業,通過與第三方支付、物流等行業的協同發展,成為消費經濟的一大亮點——第二批互聯網創業者將商品放到了網上;7年前,隨着iphone的誕生,互聯網終於可以被隨身攜帶。這一次,互聯網被拖進了生活……

  下一波互聯網發展的方向在哪?單純互聯網上的信息或服務顯然已經不夠,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線上和線下協同發展才是未來,這就是時下很流行的概念O2O(online to offline)。

  儘管業界看好O2O模式,但這條路該怎麼走,仍有些茫然。大力推進O2O的蘇寧電器遭遇盈利危機,順豐所開實體店“嘿店”也唱衰者眾。天貓、京東、騰訊雖然也在試水O2O,但舉措也不過是和便利店合作,代收快遞或者送送東西而已。

  互聯網究竟該如何與生活融合,哪些行業可以率先進行O2O改造,企業又該如何面向O2O進行改革?面對諸多疑問,中信證券集體撰寫的《移動互聯決勝O2O》一書對O2O商業模式的探討就顯得及時而解渴。這本書並不就事論事,而是站在金融、電商、文化、醫療醫藥等領域的角度,探討行業如何朝着O2O模式發展。此外,書中蒐羅國外最新商業實踐,輔之以詳細數據,使該書對O2O的探索不停留在定性的層面。因此,《移動互聯決勝O2O》更像一本商業決策工具書。

  依筆者觀察,目前國內關於O2O的書籍不多,相對知名的更少。如張波的《O2O: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革命》和余金華的《O2O進化論》,傾向於探討O2O的內涵、理念和方法論。《O2O應該這樣做》則是國內外企業案例彙編。《移動互聯決勝O2O》從細分行業入手,研究傳統企業如何“觸網”。所以,與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的視角更微觀,建議也更具有操作性。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每本書的作者不同,其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張波和余金華是互聯網從業者,前者任二維碼企業高管,後者則在傳媒公司供職。所以,他們的書中多是個人經驗的總結和對於企業商業模式的暢想。而中信證券是金融機構,他們的關注點是如何在趨勢中賺錢,所以對於細節的把握和分析更為全面深刻。

  不過,金融機構分析趨勢的方法雖然足夠嚴謹,但是基本手法還是由過去推測未來,這也是書中圖表數字極其詳實的原因。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僅供參考。畢竟,基於回顧歷史的預測,總是難以預見突破性的創新。所以,讀者大可從中各取所需。在商業實踐中,還是更應該相信自己的判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e商中國]易寶支付高級副總裁余晨: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
移動互聯網入口大戰:利益第一還是體驗至上
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至6000億
何寶東:移動支付是移動互聯網新商機
私募熱議移動互聯網投資
 
頻道精選:
【思想】經濟責任審計讓權力賬單陽光化 2013-06-14
【讀書】中國經濟必須衝出三重斷裂帶 2014-08-04
【財智】新麗傳媒IPO欲解資金饑渴 2014-08-01
【深度】“許多地方債務問題快捂不住了” 2014-08-0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