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繁於簡,以簡馭繁,其實功夫很深
2014-07-29    作者:毛志輝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教授前田約翰(John Maeda),是當今世界圖像設計、視覺藝術、電腦科技等領域公認的權威,被《福布斯》雜誌稱為“學術界的喬布斯”。他在2001年獲得過美國設計界最高榮譽Smithsonian雜誌的國家設計獎、2002年獲日本朝日設計獎、2005年獲德國Raymond Loewy基金會獎,更早在2000年曾獲戴姆勒—克萊斯勒設計獎。他提出的化繁為簡“十項法則”,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股“前田”旋風。

  《簡單法則》是他的力作,他把實用的商業思維、高效的設計創意、精緻的生活美學用輕鬆的語言糅合在一起,通過闡述和剖析化簡、整理、省時、學習、差異、環境、情感、信任、失敗、合一等“十項法則”,向那些艱深複雜理念體系的信奉者發出宣言式的挑戰。前田約翰的出發點十分簡單:當今世界科技一日千里,這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的同時,也使我們越發感到不適,所以,要將之簡化而不減其價值。

  前田所列舉的十項法則,以十個普通詞彙,涵蓋了如何創造優秀的産品和過一種舒適生活的密鑰。《簡單法則》所論,以著名的品牌案例和個人的設計經歷為主,糅合了大量心理學、IT技術和藝術的智慧思考,橫跨“商業”、“設計”和“人生”三大話題。他對每一條法則的闡釋,都足以引起人們無限的憧憬,仿佛一種優美的設計(無論是對産品的還是對生活的)正呼之欲出,讓人觸手可及。

  簡單並不僅僅是生活哲學,也蘊含了商機。在電子通訊領域,若要論及最成功的公司,當然非蘋果公司莫屬,蘋果的代表性産品,不管是iPod、iPad還是iPhone,都是以簡單勝出。簡單能賺錢,蘋果的産品設計比其他同類産品都簡單得多,價格卻高出一大截,就是“簡單,明智之舉”的重要例證。丹麥視聽音響製造商B&Q,提出“把消費電子做成純藝術”,其産品以構造的精心和處理的精細見長,體現了“簡單”的特性而深得人心。另外,法拉利跑車雖然零件數目比一般汽車少,但表現和售價卻都凌駕於後者;在全球互聯網公司中遙遙領先的Google,其主頁的版面比任何網站都簡單,但卻一手創造了一種新文化……

  前田着力倡導的“簡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因堅持“複雜”而招致失敗的案例。當汽車産商們都在為迎合顧客而進行簡約化的設計時,薩博汽車卻固執到甚至不願意改變點火開關的位置,由此失去了大批擁躉。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這兩大移動通訊驕子的轟然倒下,黑莓手機的日漸失寵,深究一下,也正是沒有順應“簡單化”、“人性化”的潮流,及時革新自己的産品設計所致。而在充斥了大量模型和理論的經濟金融領域,原本和諧而簡單的經濟現象,已被學者和從業者們糟蹋得面目全非,甚至有不少學者(如帕布羅特裏亞納、戴維維尼亞等)指責説,正是這些過於複雜的故弄玄虛的量化模型和莫名其妙的理論,引致了2007年的金融危機!

  大道至簡。惟其簡單,才能直指人心。美國工業設計之父雷蒙德羅維在20世紀初就奉行“流線、簡單化”的設計理念,設計出Lucky Strike香煙盒、殼牌公司商標、埃克森公司商標、美國郵局服務徽章等經典作品,其可口可樂瓶的獨特造型更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象徵。自雷蒙德以降,奉行“簡單”理念的設計大師層出不窮。

  世人之所以如此努力地捍衛簡單,是因為這個世界已變得過於複雜。而前田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完全基於對科技、商業和藝術設計的理解,穿過複雜的重重迷霧,向人們展示“簡單”法則的無窮魅力。他所指的“簡單”,並不意味着純粹的“減少”或者“放棄”,而是抓住重點,寓繁於簡,以簡馭繁,尋求有底蘊襯托的簡單美,遂使紛繁複雜的事物變得簡單而有效率。正如“二八法則”所揭示的那樣,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産品設計如此,公司管理如此,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

  這些簡單法則,在運用於實踐時,並非是教條式的。比如,法則三“省時”,對於企業來説非常重要,是可量化、可定義和可計算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人們總是匆匆忙忙,就容易犯錯誤。這樣就有了法則七“情感”。在工作場所中,情感很重要——如果人們所關心的只是節省時間,就會變得冷酷無情,並且易於忽視員工的內心需求。這種情況會以不同形式出現,而要專注於哪一方面則取決於企業自身。所以,對於如何應用法則,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唯一正確的就是人們要根據自身的體驗,判斷靈活地運用各種法則。

  説起來,前田約翰所歸納的十項法則中的每一項,都不是什麼新事物。他 啟發性在於實例和哲學的融合。前者源於前田在美國多彩多姿的職業經歷,後者則源於日本的禪道傳統。例如,他在談到電子寵物時説,如果一個人能愛上屏幕上的怪獸,或密封在小電子盒裏的娃娃,那麼,為何不可以把這種愛和尊重延伸到一張普通的紙上,或一個普通的便當盒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夜半讀書:追尋片刻安寧
讀書是讀一顆高拔靈魂的思考
讀書,為了遇見更好的世界
我們讀書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不要只讀信息不讀書
 
頻道精選:
【思想】經濟責任審計讓權力賬單陽光化 2013-06-14
【讀書】中國經濟必須衝出三重斷裂帶 2014-08-04
【財智】新麗傳媒IPO欲解資金饑渴 2014-08-01
【深度】“許多地方債務問題快捂不住了” 2014-08-04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