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家族怎樣教育孩子
2014-01-15   作者:沃倫•巴菲特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我已經去世的妻子蘇珊和我在結婚後很快有了我們的第一個小孩兒——她如果還在世的話,一定會讓我補充説明,那並沒有快到在那個人們動輒評頭論足的年代裏惹來非議。我們的第一個女兒叫蘇茜,她很乖巧,任何事情都不需要父母操心,所以我們很快就有了想要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人們常説,做好父母困難重重,而我和妻子的結論是,這有聳人聽聞甚至言過其實之嫌。

  17個月後,也就是1954年12月,霍華德格雷厄姆巴菲特出生了。撫養了這個小傢伙幾個月後,蘇珊和我決定緩一緩再生第三個孩子,也是最後一個。因為霍華德生性好動,精力旺盛,蘇珊常常感嘆如果她生下的是相對安靜點的第三胞胎,日子肯定會輕鬆得多。

  霍華德的名字是以我心目中的兩位英雄命名的,即便是在近60年後我寫下這篇序的今天,他們仍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第一位英雄毋庸置疑是我的父親霍華德,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着我;第二位當之無愧是本格雷厄姆,他是一位教導有方的好老師,他的理念幫助我積累了大量財富。所以霍華德一出生,就肩負着厚望。

  當霍德華還小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他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我父親給予我的一份大禮就是:他曾言傳身教地讓我明白,他關心的是我的個人價值,而不是我所選擇的道路。他直言不諱地告訴我,他對我有無限的信心,我應該大膽追求自己的夢想。

  自那之後,我就從別人對我的期望中解脫出來,只想全力以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對我來説是種恩賜,所以當我自己撫養小孩兒的時候,我也自然而然地想模仿我父親的這一做法。説到撫養小孩兒的各種理念,我和蘇珊簡直如出一轍。

  我們給子女傳遞的這種“你的人生你做主”的信息産生了一個特別有趣的結果,那就是:雖然他們三個都很聰明,但是沒有一個念完大學。為此,我和蘇珊也完全沒有覺得困擾。甚至,我還經常拿這事開玩笑:如果把他們三人在大學獲得的學分加起來,其分數足夠“湊出”一個讓他們輪流使用的學位。

  雖然他們都沒有大學畢業,但我認為這並沒有妨礙他們日後的發展。我的子女,和我生活在奧馬哈的祖輩及子孫一樣,上的也是公立文法學校和公立高中。事實上,包括我們三個子女在內的幾乎所有家族成員,上的都是同一所位於市中心、歷史悠久、不分階級的公立學校。在那裏,他們每天都要和來自不同社會、擁有不同經濟背景的同學打交道。那些年裏,他們學到的關於真實世界的東西甚至要比大部分有碩士學位的人還要多。

  為了尋找一個能夠充分、高效利用自己旺盛精力的事業,豪伊(Howie,霍德華的昵稱)一開始確實走了不少彎路。在這本書裏,他向我們講述了自己如何找到了他的道路,以及他一路的發現所帶來的精彩紛呈的旅程。這是個不可思議的故事,而且真情實意躍然紙上。豪伊在書中描述了他的行動,有些成功了,有些失敗了,而這一切都為其日後的慈善事業提供了借鑒。

  豪伊熱衷農活兒,這也使得他的工作對數百萬赤貧農民來説意義重大,因為對於這些人來説,唯一的希望就是腳下的土地。豪伊無所畏懼,與其説他的一系列經歷讓他像一個慈善家,倒不如説他更像一個探險家。他是他那個領域的印第安納琼斯。

  這本書是豪伊在講述他的故事,然而我想感謝兩位女子,正是她們造就了今天的豪伊,讓他能夠帶着滿腔熱情,以旺盛的精力和聰明的才智投入工作,幫助那些不幸的人改善生活。第一位要感謝的就是他偉大的母親。幸運的是,豪伊從他母親那裏繼承的特質比較多。

  所有認識蘇珊的人都能理解為什麼我會這樣説。簡單來説,她比我所認識的任何人都更關心別人,而且這種關心發自內心。她遇到的每一個人——不論貧富、膚色、年齡——都能立刻感覺到她把他們當作地位平等的人來對待。

  蘇珊絕不是一個盲目樂觀的人,也沒有放棄自己人生中的享樂,她和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起了紐帶,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她給那些人帶來的感動,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但是豪伊在這方面也毫不遜色,他的胸懷可以和他母親的相媲美。

  儘管如此,豪伊還需要他的妻子德文來幫助他集中精力,他們結婚31年了,這種需求不曾減弱。如果説蘇珊的愛讓我找到了自我,那麼德文的愛則滋養了豪伊。與我和豪伊每日有近距離接觸的人都知道,我們不是什麼讓人省心的主,我們工作起來常常心無旁騖,其他一切都顧不上了。但我們倆都非常幸運,因為我們找到了各自心目中獨一無二的女人,她們愛我們,並撫平了我們的棱角。

  世界上約有70億人,大多數人的命運其實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被譜寫好了。當然,全世界也有很多類似霍雷肖阿爾傑(Horatio Alger)小説裏的主人公改寫命運的故事。事實上,在美國,這樣的人不計其數。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還有數十億的人,他們出生的地方、家庭背景、性別、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他們將會經歷怎樣的人生。

  在家庭背景上,我的子女算是中了大獎。很多與他們出身相似的幸運兒只顧享受人生,並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小孩兒也含着金湯匙出生。這樣的方式本身也無可非議,但是如果與之相伴的,是一種“如果我能這樣做,為什麼別人不這樣做”的自命不凡的態度,就讓人厭惡了。

  我希望世界上的幸運兒有更多追求。我們確實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在享受這份愜意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種更多的樹。

  我的子女能認識到他們是何其幸運,我對此感到高興。更讓我高興的是,他們決定將這份幸運傳播開來,與他人一同分享。他們沒有因為自己的福氣而懷有負罪感,而是充滿感恩之情。他們通過花費自己的時間和我的金錢來做慈善事業,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付出比我的金錢更重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作家不讀書之風日盛 最應該讀書的人不讀書了 2013-12-04
《鏈結》:一本複雜網絡的科普必讀書 2013-10-25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讀書 2013-10-18
“讀書無用論”是功利者們的座右銘 2013-09-03
書店倒閉並非因不讀書 消費習慣改變成主因 2013-07-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