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誰在監守自盜
2013-12-30   作者:鄭渝川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監守自盜》
查爾斯弗格森 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3年9月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很多人相信“危機-蕭條-繁榮”式的經濟周期已成歷史,市場經濟開始進入平穩狀態。在此背景下,《世界是平的》等謳歌經濟全球化著作風靡全球,人們篤信可以從金融創新和投機中獲得只賺不虧的收益。
  危機讓先前的樂觀變成笑柄。但緊接着,不確定性成為金融危機成因的解釋,主觀責任造成的風險遭偷換。如此,投行高管、金融業界精英、監管官員、經濟學家一併撇清了干系。
  2011年,影片《監守自盜》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影片通過詳盡的資料,追訪了華爾街投行為代表的全球金融業巨頭、監管部門官員和國會議員、財經記者、經濟學家,列舉大量讓人觸目驚心的事例證據,告訴世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是一次“監守自盜”催發的一次事故!導演查爾斯弗格森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曾&&,“這場源自大量欺詐的金融海嘯過去整整三年了,但至今仍然沒有哪怕一位財務總監被送進監獄,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查爾斯弗格森決定將影片內容改寫為一本內容更為翔實的圖書,這就是我們目前看到的《監守自盜》。
  揭示美國金融危機成因,市面上已有多部優秀作品,如《政府與市場的博弈》、《自由市場的墜落》等等。通過《監守自盜》這類圖書,可以梳理出三條相互&&的金融危機責任鏈條:首先,19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美國加速由工業資本主義向金融資本主義轉型,金融變得特別重要,華爾街投行開展了大量踴躍的金融創新甚或金融冒險,這些努力的受益者主要是投行高管以及通過“旋轉門”在金融界、政界和學界自由&&的精英們。金融業務的複雜化特別是金融衍生品的出現,讓金融機構利用信息不對稱優勢,有機會將風險轉嫁給客戶。垃圾債券、杠桿收購、掠奪性投行業務造就了一批金融新富,而失敗代價和社會成本主要由美國公眾承擔。其次,去監管化成為裏根至小布什各屆美國政府的政策方針。羅伯特魯賓、拉裏薩默斯、艾倫格林斯潘等是這一時期美國金融監管的代言人,在亞洲金融危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崩盤、互聯網泡沫吹破等一連串事件後仍然拒絕加強監管。第三,美國諸多高校、民間智庫以及供職於政府監管部門、金融研究機構的專家,被華爾街投行“俘獲”,為金融冒險、去監管化展開了長期的公眾游説。《監守自盜》揭露了投行操縱下一些經濟學家不惜篡改研究報告,以虛假數據得出誤導性結論的案例。
  相比上面提到的多本討論同一問題的優秀作品,《監守自盜》最大的看點是由紀錄片擴充改編而成,因而引入的具體事例證據更多,且敘述更加完整。查爾斯?弗格森在案例中引入涉事投行高管、官員、經濟學家的對話內容,提高了全書觀點和敘述的公正性。
  查爾斯弗格森並不一概反對金融或金融創新,他在《監守自盜》一書最後一章提出建議,對金融行業收入公平課稅,消除打着“創新”幌子從事着逃稅或者做空自己發行證券的金融活動;通過金融監管降低金融業集中度、限制其開展政治游説空間、嚴格禁止“旋轉門”雇傭等變相腐敗行為。這些建議對發展空間巨大,又面臨監管經驗缺失的中國,尤可參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金融業誰在監守自盜 2013-10-28
“快遞員監守自盜 售賣客戶信息”追蹤 涉事者被懲 2013-10-23
耕地保護要杜絕“監守自盜” 2011-11-21
ATM配鈔員監守自盜讓人不寒而慄 2008-04-15
國企掌權人何以“監守自盜” 2008-03-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