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不讀書之風日盛 最應該讀書的人不讀書了
2013-12-04   作者:酈亮  來源:青年報
分享到:
【字號

  幾天前有人請莫言薦書,莫言無奈地坦言,2013年他幾乎沒讀過一本書。此言一出,輿論譁然,因為這與人們“寫作者必是飽讀詩書之人”的印象相去甚遠。然而,據青年報記者了解,作家之中不讀書之風日盛,不少人並不為恥,反以“不讀書尚能寫作”為榮。這種風氣引起了普遍憂慮。

  作家不讀書:不屑讀同行,沒空讀前輩

  “2013年我不是一個讀書人,很慚愧地告訴大家,這一年我幾乎沒讀一本書。”前天莫言在杭州的這番言論,着實讓人大跌眼鏡。讀者會想到很多不讀書的人,但萬不會想到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年的閱讀記錄會是空白。莫言不讀書的緣由是顯而易見的,他太忙了,忙到永遠都在趕場子,而無法回到那“安靜的書桌”。

  莫言是想讀而不得,或許在他空下來之後會大量閱讀。但據記者觀察,在當今文壇,不少作家是存心不讀書的,比如韓寒,他曾明確宣稱自己現在只讀雜誌,好幾年前就不再讀小説了,“因為我認為我已經讀夠了。”在很多人印象中,寫作者是最需要通過閱讀,從別人的作品中汲取養分的,所謂寫作不息,閱讀不止。可是現在的一些作家,可能要讓讀者失望了。

  作家不讀書的最鮮明的例子是,在很多作品研討會上,記者都會聽到一些與會作家和評論家發言以“這本書我還沒有來得及看,不過……”開頭。讓人頗感詫異的是,寫作者不讀書本不光彩,現在不僅可以直説,而且在未讀的情況下還敢對作品評頭論足。曾有一位知名作傢俬下對記者坦言,他現在每年要收到上百本同行作者寄來的新書,“每本都那麼厚,怎麼可能去讀哦!”

  評論家金哲尖銳地指出,作家不讀書有一定普遍性,所謂“不屑讀同行,沒空讀前輩”。2012年中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9本,這在世界已處於落後位置。然而現在,中國的作家們還在拖後腿。

  閱讀危機:作家不斷重復自己

  不過堪稱奇觀的是,在沒有大量閱讀的支撐下,中國的寫作者們每年還在大量生産着作品,目前中國每年誕生的長篇小説據稱就有4000餘部。難怪有讀者感嘆,不知道這些書怎麼寫出來的。金哲向青年報透露,現在一些作家(包括一些名家)處於這樣的狀態:一方面,以往寫作之前“體驗生活”的傳統已被打破,缺乏對生活現實的把握;另一方面,作家“開的會比讀的書多”,缺乏知識和思想的必要補充。

  在這種靈感枯竭的狀態下,一些作家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重復自己,從過去僅存的生活積累中努力挖掘一點材料。最近,著名作家遲子建在《上海文學》一個訪談中講到“作家要不斷面對有難度的寫作”。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莫過於重復。而重復,也是“閱讀危機”之下的作家們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從某種意義上説,作家的“閱讀危機”已經引發了一場“創作危機”,整體文學水準的下降被認為與作家少讀書或不讀書有關。但是另一場危機可能更為嚴重,金哲告訴記者,現在有些作家公開宣稱自己不讀書,以“不讀書還能寫書給別人讀”為榮,這種社會負面影響實在太大,“連最應該讀書的作家都不讀書了,不讀書也能過得挺好,這會引發人們的仿傚,尤其會對孩子産生不利影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鏈結》:一本複雜網絡的科普必讀書 2013-10-25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讀書 2013-10-18
“讀書無用論”是功利者們的座右銘 2013-09-03
書店倒閉並非因不讀書 消費習慣改變成主因 2013-07-15
總理都能“抽出時間讀書”,您呢? 2013-05-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