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費提升出版方或將高出成本轉嫁讀者
2013-11-13   作者:熊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字號

  日前,國家版權局草擬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公開徵集修改意見。

  《辦法》將原創作品的付酬標準從1999年的每千字30元到100元提升為每千字100元到500元,將翻譯作品的稿酬從每千字20元到80元提升至每千字80元到300元。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辦法》實行的是以指導性為主、指令性為輔的付酬標準;堅持契約優先的原則,作者可以和使用者通過合同約定的方式自行約定稿酬標準,如果兩者沒有合同或合同中約定不明確的,才應當按照《辦法》來執行;報刊轉載屬於強制性付酬,應按照法定的標準向作者支付報酬。

  這對於碼字一族無疑是則喜訊。而對於出版方來説,則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壓力。那麼,該怎麼看待稿費上調這件事呢?

  錢並不能買來作家的靈感,但能給作家帶來尊嚴

  不可否認,過去低廉的稿費標準已經不可持續了。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深顧問陳思進,以前在國內的時候也是個文藝青年。“20多年前,我曾一個月投稿兩篇,3000來字,每千字20元上下,那個月我得稿費60元,正好相等於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他回憶,當時很得意,上班時向同事顯擺了一下,看見他們那“羨慕嫉妒恨”的目光,沒轍,只能花了20元請七八個同事去館子裏吃了一頓。

  而20多年過去了,中國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了50倍以上,可目前中國報刊的一般稿費還不過每千字30元到100元,能有每千字200元就可算“天價”了,最多只比當年多個十來倍而已。

  拿一部30萬字的長篇小説為例,按現行標準,即便取最高上限,作者也只能得到3萬元左右,扣掉所得稅,也就所剩無幾了。當一個賣文為生的人,無法靠寫作養活自己的時候,誰能指望他寫出好的作品呢?

  每年公布的作家財富排行榜簡直就是中國作家的血淚榜。排名第一的作家年收入最多只有幾千萬元,幾百萬元的也能上榜,甚至可進入10名之列,簡直斯文掃地。

  而反觀西方的作家收入排行榜,那才真正體現出文學的價值。比如寫《哈裏波特》的英國作家羅琳,據《福布斯》推算,憑藉《哈利波特》7冊圖書,以及7部電影,她的個人財富有可能達到100億美元,與35歲時的比爾蓋茨不相上下,而目前她的財富已超過了英女皇。

  “當然,錢並不能買來作家的靈感,也不能確保作家寫出一流的作品,但至少能使作家過上後顧無憂的生活,能給作家帶來最起碼的尊嚴。”陳思進説。

  出版方或將高出來的成本轉嫁給讀者

  不言而喻,對於增加稿費最不爽的就是出版方了。

  他們認為,如若執行新的稿酬標準,那麼運營成本就要大大提高,要想有口飯吃,唯一的辦法就是將高出來的這一塊成本,轉嫁在讀者的頭上,這對本來就不甚景氣,根本就沒什麼利潤可言的紙媒來講,打擊將是致命的。

  對此,人民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陳亞明建議:“能否把圖書、期刊、報紙和網絡區分開,這樣比較適合市場的實際情況。”陳亞明以圖書為例説,假如稿酬提高到最低100元/千字,出版總成本將提高7.5%,在定價不變的情況下,出版社毛利率可能會由19%下降到14%,如果維持現有毛利率不變,銷售價格要提高15%。如果按照150元/千字支付稿酬,總成本提高20%,在定價不提高的情況下,毛利率是負數。最終這些成本的增加將影響圖書定價。

  “出版社和作家群體實際上是共生的,而不是矛盾的,要適當考慮出版社的利益。”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助理王齊認為,《辦法》的付酬標準是適當的,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提高標準的話,可能會超出現有市場環境承受能力,最後造成有價無市。

  陳思進認為,應該大幅提高圖書價格。“那樣的話,出版社也不必為了追求利潤而以量取勝,出版一大堆東拼西湊的書籍。而對於讀者來説,就算今後一本書的價錢相當於現在5本,甚至10本,但那都是高質量的書,從那一本書中得到的營養絕對超過現在的5本,甚至10本。”

  有專家認為,同樣屬於文化産業,國內的電影票價現在和歐美接軌了,起碼要40元,大片要80元,這個價格比在美國看電影還高。國內電影票價在過去的25年漲了800倍,而書價不過漲了十來倍,相差80倍。

  “其實現在的問題不是書太貴,而是願意花錢花時間讀書的人少了。有些人可能花一兩百萬元買房子,眼睛都不帶眨一下,可一年都不會買一本書。”陳思進説。

  提升稿費就是提升知識産權的價值

  雖然現在是數字時代了,可事實上,紙質媒介仍有大量市場。有數據顯示,美國人平均每年大約購買50本書,歐洲人是60本,中國人每人每年平均閱讀書籍是4.5本,買書的比例就更低了,每年一人一本可能都不到。前任總理溫家寶説過:“讀書關係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

  然而,國內讀書的氛圍每況愈下,圖書市場隨之越來越不景氣,一本書能賣出5000本就不錯了,1萬本以上就算“暢銷”了。出版社為了利潤就只有以量取勝。

  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中,相似的書籍非常多,很多都是圖書公司定個提綱,分給在校大學生去複製、粘貼,有些書乾脆直接點明“編著”或“編譯”,真正原創的書籍並不多。因此,提高稿費,有利於文化市場轉型升級,提供更多優秀作品。雖然此舉有可能讓書價、雜誌價格上漲,但這就像勞動力價格也在上漲一樣,是一個趨勢。那麼,作為文化事業的載體、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需品,紙質媒介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麼廉價,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總之,國家現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知識産權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所看重。作為知識産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版權的價值、作家的價值同樣需要珍視。文化的軟實力需要經濟的硬實力做基礎。而稿費的高低則是一個指揮棒,提升稿費就是提升知識産權的價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鏈結》:一本複雜網絡的科普必讀書 2013-10-25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讀書 2013-10-18
“讀書無用論”是功利者們的座右銘 2013-09-03
書店倒閉並非因不讀書 消費習慣改變成主因 2013-07-15
總理都能“抽出時間讀書”,您呢? 2013-05-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