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讀書
2013-10-18   作者:楊吉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好比華爾街之于全球資本,同樣地位,之于網絡科技的必定是硅谷。

    那是鼓勵創新、締造傳奇的地方,也是推動趨勢、引領浪潮的源頭,從最早于車庫中誕生的半導體公司惠普,到個人電腦時代最重要的幾家公司如英特爾、蘋果、思科、甲骨文,再到學生宿舍裏創辦的網絡巨頭們如網景、雅虎、谷歌、Facebook,硅谷就是一個供極客、怪傑、數字思想者輪番唱角的舞臺,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差不多每隔三五年就來一次“破壞性革新”,自我進化、完善,並為世界送出一批足以改變世界同時創造巨額財富的偉大公司。

    關于硅谷,人們通過對一些互聯網公司的了解,愛屋及烏,不算陌生;但倘若以歷史流變的角度,公眾對于硅谷或許就知之甚少了。例如,“硅谷之父”是誰?在被稱為硅谷之前,叫什麼街?對了,它為什麼不叫錢谷、晶谷,而偏偏是硅谷?“八叛逆”是哪八個人,他們和硅谷第一家極客公司“仙童”有什麼關係?仙童與後來的英特爾又有什麼淵源?網景曾是互聯網時代硅谷的黃金王國,但今天早已銷聲匿跡,它是被誰、怎樣扼殺出局的?另外,威廉肖克利、加裏基爾代爾,他們又是什麼人物?像基爾代爾與IBM、微軟競爭與合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對于這些IT界的掌故或軼事,很多已被淡忘甚至遺忘。有個段子,據説幾年前,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就問網景創始人馬克安德森,“網景究竟是做什麼的公司?”連業內資優後生對前輩都常有這樣的“無知者無畏”,可以想見,對于外界來説,硅谷的發展史多半就是一本散落塵世的斷章殘篇。

    很奇怪,全景記錄硅谷風雲際會的書很少。之前保羅弗賴伯格和邁克爾斯韋因合著的《硅谷之火》,有提到硅谷早期的歷史,但側重點是那些電腦公司。它很好地利用小説的手法,描繪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批電腦業余愛好者在硅谷掀起的一場信息技術革命——其目的是要打破專業技術人員對封閉在空調機房中的大型電腦的壟斷使用權,讓需要使用電腦的人自己就能夠擁有一臺電腦。同時,該書還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包括蘋果、微軟、太陽微係統、網景、蓮花以及Oracle等公司在內的創業者們為實現“個人電腦”理想所作的努力與奮鬥。另外一本是《硅谷熱》,出自傳播學家埃弗雷特羅傑斯之手。其出版于1962年的《創新的擴散》是新科技傳播研究的奠基之作,也因為如此,羅傑斯的名字幾乎就是研究“創新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的同義詞。不過,《硅谷熱》可不是羅傑斯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甚至在同類硅谷題材的著作中,它也算不上優秀。在該書中,除了第一部分以蘋果的傳奇故事為主線,(順帶)回顧了硅谷的發展史,其余都是對硅谷産業環境淺嘗輒止、“漫談”式地介紹,不是真正意義上以硅谷為主角的脈絡梳理。

    因此相比較而言,大衛卡普蘭的《硅谷之光》算得上IT業的《逝去的武林》或《江湖叢談》,也只有它較為係統地記錄了從硅谷誕生至2000年以前的斷代史。在書中,卡普蘭不僅解答了前面提到的很多現在看起來像是“冷知識”的問題,而且還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為什麼是“惠普”而不是“普惠”(據稱,帕卡德和休伊特用投擲硬幣的方式決定名字的先後順序,結果帕卡德輸了,所以公司稱為HP),“惠普之道”是如何形成的?英特爾是經歷了多少次變化始終把握著科技的潮流?微軟、蘋果,它們差了一年先後成立,各自又是如何發展的?到了IBM、網景,它們都曾輝煌過、困惑過,可IBM堅持下來了,但網景卻被扼殺出局了,為什麼?教訓又是什麼?還有雅虎,從它成立到成為互聯網時代裏程碑式的門戶網站,它是如何做到的?

    本書成書于1999年,因而在寫到雅虎一章時,全篇戛然而止。當時,雅虎正值巔峰,是股票中的“巴斯光年”,也是時髦口號“今天,你雅虎了嗎”的主角,此一時,彼一時,對照今天,不免幾分唏噓、幾分感嘆。這固然是《硅谷之光》令人遺憾的地方,寫得太早了,感覺倣佛與當下移動互聯網時代隔了好幾個世紀。但作為一本敘説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讀之書,卡普蘭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他沒有可以去塑造那些所謂的“商業英雄”或“財富神話”,也沒有恣意地誇大或修飾,他秉承了新聞記者應有的素養和操守(卡普蘭曾任斯坦福大學的新聞研究員,之後一直擔任《財富》雜志記者,長期關注和報道硅谷IT業動態),只是客觀地記錄人與事。

    或許在他看來,因為有弗雷德裏克特曼(沒錯,他就是“硅谷之父”,開辟硅谷的重要推手和旗手),有他的“任何實驗有一天都可能成為金礦”的創新理念與開拓精神,所以就培養了惠普的創始人——他的兩位學生;緊接著,威廉肖克利的貝爾實驗室發明瞭電晶體,其中的半導體材料硅也為1971年一個本來叫聖塔克拉拉谷的地方改名為“硅谷”埋下了伏筆;之後,從他實驗室出來的“八叛逆”成立了仙童公司;八仙中的諾伊斯和摩爾又離開仙童公司,從而開啟了影響至今的晶片制造商英特爾的崛起;好玩的是明明是電腦作業系統先去的加裏基爾代爾因為一時大意,成就了比爾蓋茨的微軟係統一統天下的契機;有一段時間裏,蓋茨與拉裏埃裏森,全球兩家最大軟件公司的大佬他們為問鼎中原而展開角逐……

    和通常傳記不同,在這個方圓百裏、時間橫跨半個多世紀的“地方志”中,除了硅谷本身,誰都只是歷史的過客。不管是像特曼、蓋茨、喬布斯,還是“創投教父”約翰杜爾等人,他們不過在彼此命運的交織中參與演出了一段又一段激蕩而又驚心動魄的IT商業劇。其中,卡普蘭以旁觀者的姿態扮演了“解説員”的角色。

    在閱讀《硅谷之光》期間,我曾發過一條微博,上面寫道:欲知全球互聯網創業史,應該先了解硅谷的發展史;而要了解硅谷發展史,必須從閱讀經典《硅谷之光》開始。但真當讀完這本書,又多了幾分感慨:從電晶體到個人電腦,從路由器到瀏覽器,從門戶網站到搜索引擎,每一代人的成功和成就,皆因為站在前人的肩膀(也可能是屍骸)上。就像卡普蘭提及的硅谷兩大原則,“我們不為賺錢”和“我們容忍犯錯”,前面一條你可以將信將疑,但後面一條一定是硅谷走到今天的動因。那裏,允許夢想、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激發企業家精神,因此,與其説這本書呈現的是硅谷的過去,不如説是硅谷的氣質。

    另外,鑒于它只寫到了雅虎,所以更期待有它的升級增訂版,像約翰斯蒂爾戈登的《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1653-2011)》,補充記錄之後14年的激蕩與光榮。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讀書無用論”是功利者們的座右銘 2013-09-03
書店倒閉並非因不讀書 消費習慣改變成主因 2013-07-15
總理都能“抽出時間讀書”,您呢? 2013-05-27
第18個世界讀書日 各地溢書香 2013-04-25
世界讀書日:數字化時代的思考定力 2013-04-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連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