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 財智
|
經參 思想
|
經參 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濟參考網讀書頻道
序言 我們應該終結現金嗎?
2009年聖誕前夕,烏馬爾 法魯克 阿卜杜勒穆塔拉布開始了他的旅程,他認為這一旅程將把他引向另一個世界,帶入72個處女新娘的懷抱(中東等地流傳着這樣的説法:烈士可以升入天堂,那裏會有72個處女新娘在等待他。——譯者注)。除了一個小小的行李袋以及藏在內衣裏的塑膠炸藥原料之外,他什麼都沒有帶。如果不是這位視死如歸 的“人肉炸彈”講話支支吾吾,如果沒有一些乘客和機組人員的高度敏感,西北航空公司的253號航班説不定早在安大略省的沃特福德上空爆炸了。 8天前,在西非一個機場的售票櫃&,阿卜杜勒穆塔拉布花2381美元買了1張單程票,從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出發,經由阿姆斯特丹中轉,到達美國底特律。請原諒我對全球恐怖主義戰爭和航空公司內部售票程序的無知,但我還是忍不住要問:在後“9 11”時代,除了騙子和恐怖分子,誰還會用2381美元現金購買到世界另一端的單程機票?這麼做會損失多少里程積分啊! 錢不是目的,對少數幸運的人而言確實如此,但對大部分人而言,錢當然是目的。它是可撕開的、易燃的,甚至是耐用的。它也是癡迷、質詢、渴望、悔恨、高興、不屑、好奇等情緒的對象。錢的形式多種多樣:信用卡、借記卡、支票、匯票、彩票、禮品卡、迪士尼紙幣、遠程服務器上的二進制0和1,當然還包括長方形的紙幣和圓形的硬幣,經濟學家稱之為“主權貨幣的物質體現”,我們則稱之為現金。 幾年前,我無意中得知一些關於硬幣製造和維護成本的問題,了解到一些學者建議美國當局快速、大幅地減少分幣。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科學家創立了“廢除硬幣公民協會”,幾年工夫,這個傢伙就無處不在了,他成了電視台和雜誌社爭相報道的對象,包括《60分鐘時事雜誌》(60Minutes)、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紐約時報》、《ABC晚間世界新聞》(ABCWorldNewsTonight)、《波士頓環球報》(TheBostonGlobe),《科爾伯特報告》(TheColbertReport)等。他的觀點已經廣為人知,主要有硬幣浪費時間和材料、廢除硬幣對經濟的潛在利益、舍掉幾分錢的零頭不會傷害消費者等。 這場爭論使我意識到自己對分幣情有獨鍾。20世紀80年代早期,我和哥哥乘火車從學校回家時,經常會在街角處一家店舖逗留,這家店舖的名稱叫“鮑勃的沃班消息”。當老闆鮑勃一邊在吧&前抱怨波士頓紅襪隊輸掉的棒球比賽,一邊為老顧客準備咖啡時,我們這些孩子則進進出出購買雪糕和口香糖。如果我們有分幣,就會在一個箱子裏一試身手。 這個箱子安在收銀機上方,墻和天花板的交匯處,它大概有5米寬,沒有頂蓋,裏面放了一座鐘。如果你向上扔了一分錢,但沒落到箱子裏,或者落到了箱子裏但沒有砸中裏面的鐘,你什麼也得不到;如果你擊中了那座鐘,你就會獲得一塊火箭筒泡泡糖的獎勵,叮……每當我聽到這個聲音就別提有多開心了。如果終止分幣的發行,這樣的游戲還能玩嗎?人們又拿什麼扔進許願池呢? 然而眼下,除了錢幣收藏者之外,似乎沒有人喜歡硬幣了,超市外面那些“幣幣星”機器兌換的硬幣,要比美國造幣商一年生産的硬幣總額還要多。美國財政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濟學家甚至對我説:“我討厭硬幣,為什麼要發行它們呢?”有人説是為了紀念亞伯拉罕 林肯。但是,也許全國性的假日、巨大的紀念碑、5美元紙幣上的林肯頭像足以紀念他了。一些人甚至説,將他的頭像放在買不到任何東西的、無關緊要的硬幣上,本身就是對這位第十六任總統的侮辱。 儘管我對“鮑勃的沃班消息”小店和那些磚塊似的火箭筒口香糖很懷念,但終止分幣流通的想法還是引起了我的共鳴;雖然《白宮風雲》(TheWestWing)裏提出這些想法的人一度被嘲笑,我卻覺得,為了免受忽視,為了引起他人注意,他們應該喊得再大聲點兒。我為《連線》(Wired)雜誌寫了一篇文章,呼籲人們告別硬幣,甚至要更徹底一點,告別現金。我的態度很堅決,毫不猶豫: 在書籍、電影、音樂和報紙從原子嬗變到比特的時代,錢仍然是惱人的東西。物質貨幣是龐大的、細菌滋生的、碳排放超標的、昂貴的交換媒介。我們要拋棄它。 讀者的反應?呃……這個……老實説,相當激烈。甚至可以説,讀者憤怒了。有人説:“沃爾曼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剝奪了現金就如同繳了我們的槍,只有失去之後人們才知道它的珍貴。”有人説:“我的現金是我自己的事情。”人們指責我是秘密利益團體的説客,指責我剝奪了他們“最後的一點隱私”,這樣,“銀行和信用卡公司所建立的透明和坦誠的堡壘可以輕易破壞我們的任何交易”。 我挑動了公眾的神經。有人會為了錢去殺人,這我相信;但是讀者的反應讓我意識到,人們更有可能為了保住錢而拼命。這讓我很納悶:到底什麼是現金?人為什麼願意為之送命?最簡單的回答:現金是花花綠綠的紙片和閃閃發光的金屬片,上面印有已故的白人男子頭像以及能讓尼古拉斯 凱奇大吃一驚的神秘信息(在電影《國家寶藏》(NationalTreasure)中,尼古拉斯 凱奇根據1美元紙幣上隱藏的信息尋找寶藏。——譯者注)。但是,在我們的經濟體系、文化以及我們的思維中,現金究竟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我們真的不能沒有現金嗎?我們應當終結現金嗎? 儘管有關現金終結的預言與信用卡一樣古老,那些對紙幣和金屬貨幣不利的新情況仍不容小覷:對本國貨幣的不信任,對政府債務的憂慮,新興支付工具的出現,手機支付的勝利,虛擬貨幣和替代貨幣的興起,環境問題的考量等。此外,還有大量證據表明,現金對數十億社會底層的窮人傷害最大。 本書介紹了貨幣形式的衰退,並且研究了大量的人物、國家和思想,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未來貨幣的發展線索。你還將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對現金、現金的陰謀以及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都有非常廣泛的思考。對於某些人來説,他們堪比先知;而在另一些人眼裏,他們只是怪人。但在我看來,他們都是高瞻遠矚、善於思辨的,他們讓你開始質疑、審視那些頭腦中固有的、看似正確的觀念,更重要的是,他們可能會讓你確信,貨幣革命的大幕已經拉開。
第
1
2
3
4
5
6
7
頁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