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市場轉型中重溫經典
2013-06-14   作者:周光中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證券市場再獲新生,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促進了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産生深遠影響。回首近二十餘年發展歷程,中國證券市場幾經沉浮,既有讓投資者歡欣鼓舞的牛市行情,也有跌跌不休的漫漫熊途以及一起起讓投資者心驚的“黑天鵝”事件。

  目前,中國證券市場規模佔社會金融資産比例約為22%,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保留着巨大發展空間。投資者如何成功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在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獲得持續、穩定收益,關鍵在培養風險意識、樹立價值投資理念。2008年以來證券市場的大幅波動,讓大量夢想“賺快錢、賺大錢”的投機客鎩羽而歸;而堅持基本面分析的長期價值投資者不僅逐步挽回損失,甚至盈利頗豐。正如《證券分析》譯者巴曙松指出的,“價值投資的理念歷經八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風雨雨、起起伏伏,在今天仍然閃爍着智慧的光輝,其歷久彌新的根本原因正是在於價值投資並不是一套刻板的操作守則,而是完整的投資原則與思想體系,這些原則與思想同證券市場的意義與運行規律有着良好的契合,因此能夠‘經受得了不可預知的未來的檢驗’。價值投資就像一套開源的系統,供投資者自由開發。”

  誠然,如果簡單從時間維度或空間維度看,《證券分析》這部誕生於八十年前的“投資者的聖經”與當前中國證券市場有一定距離,但“歷史不會重演,然而總是押着韻腳”,當前中國證券市場的轉型與發展,最為迫切需要的就是培養長期、理性的投資群體,確立正確的價值投資理念。因此,《證券分析》對當下中國證券市場轉型,有其獨到的指引作用。

  中國讀者對《證券分析》作者格雷厄姆的認識,大多因為他是巴菲特的導師。實際上,格雷厄姆被譽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20世紀20年代早期,格雷厄姆就開始傳播“安全邊際”原則。他曾撰文稱:“投資者是以自身來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因此應該以低於‘內在’價值的成本進行投資。”遺憾的是,他自己也並未能始終堅持這一原則。1929年,格雷厄姆在“大蕭條”中遭遇滑鐵盧,本金虧損一度高達70%,幾近破産邊緣。雖然他的公司度過了大蕭條,但他仍然為自己沒能始終遵守“安全邊際”原則感到自責。

  對照經濟發展史與證券分析演變歷史不難發現《證券分析》和經濟危機之間的淵源。美國“大蕭條”給華爾街帶來重創,卻也讓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理論經受了洗禮。“大蕭條”後,市場痛定思痛,逐步走上專業理性道路。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證券分析》也在這個時期出版。在這本書中,格雷厄姆與多德首次提出了價值投資理念,強調建立完整嚴謹的證券投資分析框架與理論體系,幫助投資者在市場中發現潛在的投資價值,《證券分析》一書也因此被尊為“投資聖經”。以此為標誌,價值投資理念被美國市場的投資者廣泛接受,成為美國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重溫《證券分析》這樣一部歷久彌新的經典著作,並不僅僅是為探究證券分析史,更多的是立足於當下的中國證券市場轉型。正如巴曙松在《證券分析》譯者序言中提出的期望,價值投資成為主導性的投資理念,應當是當前市場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總理都能“抽出時間讀書”,您呢? 2013-05-27
第18個世界讀書日 各地溢書香 2013-04-25
世界讀書日:數字化時代的思考定力 2013-04-23
全國書博會揭曉“十大讀書人物” 2013-04-23
經安中學:學生在明亮的教室讀書 2013-03-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