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不是獨行俠,但很多商業分析文章乃至創業家、企業家傳記都在向讀者製造錯誤的印象。原因可能在於,將創業家特別是最終成長為知名企業家、商業領袖的人,描繪為先知先覺、意志強韌、執行力超強的獨行俠,會增強商業文章或相關傳記的吸引力;敘述上也更為容易——以Facebook的創業史為例,如果只談馬克 扎克伯格,寥寥幾百字就能説清其創業歷程,但如果還原扎克伯格和他各時期的創業夥伴複雜的合作關係,一本書的篇幅恐怕也不夠。
全球最大商務社交網LinkedIn創始人裏德 霍夫曼在硅谷、華爾街和美國科技媒體界擁有超廣人脈。裏德 霍夫曼本人就深諳人際溝通、人脈搭建的重要性,也正是基於此,他不僅擁有了顯赫的創業成功經歷,而且還成為了著名的硅谷風險投資公司Greylock的合夥人,先後投資過100多家技術公司,其中包括Facebook和Zynga。
在裏德 霍夫曼看來,人是各種資源、機會、信息等要素中的重中之重,無論我們創業或是在企業等組織的任何一類崗位上工作,都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合作來達成目的。他強調,我們在職業生涯中的關係至關重要,絕不能抱有單憑自己單打獨鬥解決所有問題的想法。為此,裏德 霍夫曼寫成了一本《至關重要的關係》,向那些因為對關係存有錯誤認知而刻意遠離人脈或不懂得怎樣構建人脈的創業者、上班族、企業家喊話,清晰而完整的闡釋了關係因何重要以及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構建人脈。
建立關係的目的在於互動合作,而非直接性的、一次性的利用他人。裏德 霍夫曼在書中指出,要想與人建立真正的社交關係取決於兩個條件,一則能從對方的視角看問題,二則找到雙方互惠合作的切入點。
他提醒人們,有兩類人際關係在職場生涯中至關重要,第一種是職場夥伴,“當你與他人起爭執或面臨重大壓力時誰會站在你這邊?你會邀請誰一起吃飯並討論事業上的進退?誰是你信任的人並且會在可能的情況下積極與之共事?做重要項目時你向誰徵求意見?你會和誰一起討論人生目標和計劃?”簡言之,職場夥伴是你徵詢意見的對象、遇到機會首先想到與之分享並合作的對象、樂意引入到自己的其他夥伴圈子內的人,而這三條也是尋找並維護夥伴關係的標準。
第二種重要的職場關係則牽涉更為廣泛。在互聯網時代,除了夥伴、同事、親人、社區鄰居,我們還擁有大量的弱&&,比如通過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結識的“好友”。但這些弱&&要變得可信而重要,最需要的是你能為“弱&&”的一方做點什麼,找出雙方的共同利益點。裏德 霍夫曼建議,如果我們能成為別人的“橋梁”,即向弱&&的另一方提供難以替代的幫助,將他們介紹給他們無法接觸到的某個人或者分享他們無法接觸到的某种經歷。
當然,在連接人際網絡、捕捉創業或職業機遇過程中,也充滿了不確定因素。你可能羨慕某個朋友或新聞人物的幸運經歷,也可能已經付出過艱辛努力而暫時沒有獲得人際網絡、創業或職業領域的回報。裏德 霍夫曼在書中就提到,我們需要激發“意外”,好機會被偶然撿到只是幾率極低的故事,我們努力去做一件事、去真誠對待朋友、去探索驗證創業創意的過程,使得一些看似偶然的想法、人員和地點之間發生碰撞,這就能結合生成新的東西,也就因此創造了新的機遇。在互聯網時代,人們之間搭建小型的、非正式的人際網絡更為便利,應當借助這種非正式網絡推進積極的合作與分享。裏德 霍夫曼為此舉出了非正式網絡對他本人創建LinkedIn帶來的巨大幫助的例子。